第264章 交通问题
作者:我就是个摸鱼的   体制诱惑:重生后我立马考取公务最新章节     
    办公室,谢成云正在思索着。
    作为一市之长,将全市的经济发展起来才是他的重中之重。
    在现行体制下,党委掌握大方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因此,青竹市的经济发展第一责任人,其实就是他谢成云这个市长。
    从去年底履新到现在,除了推动实施了“老旧危房改造项目”建设之外,在其它领域,市政府并没有什么动作。
    不管是省里、武阳市,还是青竹市本地,不少领导干部,包括老百姓,其实都在观望着他这位“新市长”的“三把火”怎么烧。
    就是市政府和市委,也有大量干部在看他这位市长的动作。
    谢成云桌子上摆放着一叠关于青竹市的资料。
    以“江南春”为代表的酒业发展当然在青竹市占据了重要地位,更是形成了白酒产业链条,整个市里大大小小的酒类企业数十家,对拉动青竹市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另外,以磷矿为主的矿产资源也不少,市里也有几家较大的磷矿企业,但发展并不理想。
    至于教育,除了两所民办本科院校,其余就是中小学了。
    并且,教育不能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来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交通。
    青竹市地处玉书盆地西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悬殊;西北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倾斜,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特点。
    截止08年,青竹市尚未通高速公路,更不要说铁路。
    限于地形,从青竹市到武阳、蓉城方向地势较为平坦,省道公路还不错,但更深入内陆,却是高山密林,甚至与相邻的矛县竟然没有一条高等级的公路相连。
    “要想富,先修路。”
    谢成云在前往南岳省考察前,就打算在考察结束之后,将修路事宜提上日程。
    但修路可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投入的资金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更要得到国家和省里的批准,不是你想修建就能修建的,也需要获得上级的财政支持,单单只是青竹市财政,现在正在搞的“老旧危房改造项目”就要投入不少资金。
    “跑部钱进”!
    谢成云脑海之中不禁浮现出这个词。
    不管是要项目,还是要钱,都需要得到部委的支持。
    看来要跑一趟京城,也要发动一些关系了。
    在之前,谢成云曾经就青竹市的发展事宜与杜省长交流过。
    老领导的意思,由青竹市政府先做出方案,报省里审核,再报部委批准。
    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铁路,都是纳入了国家的中长期规划的。
    谢成云隐约记得,前世的时候,青竹市是借助了大地震之后的重建契机,获批了几条公路项目,高速公路过境,也是得益于此。
    至于高铁,却长时间没有被纳入,直到一几年才开始兴建,貌似在17或18年才通车,因为谢成云在19年曾经乘坐过高铁到过武阳市。
    “小王,通知谭市长和交通局高局长下午两点到我办公室来。另外让政研室曹主任马上过来下。”谢成云拿起电话,吩咐秘书王强。
    交通局是由副市长谭娟分管的部门,正好上次考察回来之后,谭市长有所变化,估计沟通起来要容易一些。
    涉及到交通规划,肯定离不开政研室。
    “市长,您找我?”很快,政研室主任曹达勤走了进来。
    “曹主任,坐。”
    待对方坐定之后,谢成云这才将自己的意思说了出来。
    “市长,政研室其实一直对我们青竹市的交通发展现状有所研究。”听到谢成云将交通提到了议事日程,曹主任顿时来劲了。
    “诚如市长所言,长久以来,我们青竹市的发展都受到交通滞后的影响。‘要想富,先修路。’虽然我们到武阳、蓉城不远,但没有高等级公路,更没有铁路,严重制约了我们市的发展。”
    “我们青竹市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磷矿,但这些矿产几乎都位于西北山区,不仅开采不便,运输也是大问题。因此,我们市里的几家磷矿企业的发展也陷入瓶颈,不能形成规模化发展。”
    “因为交通的制约,我们与西部的几个市县往来较少,不但严重影响了我们青竹市的发展,更是制约了里面几个市县的发展。像矛县、坝州等资源非常丰富,最捷径的道路就是经过我们青竹市再到蓉城,也因为道路所限,运不出来。”
    政研室对这些情况多有研究,谢成云也是希望从曹主任这里了解到更确切的信息。
    随后,曹主任又讲述了政研室在交通领域的研究,更提出了几个方案,更是建议优先修建与矛县的通道,从而带动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发展。
    谢成云对曹主任的建议还是挺认同的。
    下午两点,副市长谭娟和交通局局长高建兴联袂而来。
    在到市长办公室之前,高局长先拜访了谭市长,两人合作多年,彼此熟悉,但对市长突然召集他们两人前来也很茫然,不知是什么状况。
    “谭市长、高局长,我今天想与你们两位聊聊我们青竹市交通发展的问题。”谢成云直入主题。
    谭市长与高局长对视一眼,但并没有发言。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把我们市里的经济发展起来。”
    “昨天我到高新区进行了调研,令我很失望。当然,全市的发展仅仅依靠高新区来拉动肯定是不行的,必须齐头并进才能快速取得成效。我们青竹市矿产资源丰富,但受限于交通路网,却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们与坝州、矛县等市县的往来,更是深受交通的制约。因此,我意欲启动我们全市的路网建设。”
    说到这里,谢成云扫视了谭市长和高局长一眼,“谭市长是分管交通的领导,高局长更是交通领域的专家,我想听听两位的意见。”
    谭市长自从考察回来之后,对谢成云这位市长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与市长的沟通交流也从排斥转为了积极接受。此时闻言,她当即对谢成云的话表示赞同:
    “市长,您的思路我表示赞同。我老家就是青竹的,工作以来都没有离开过青竹市,对市里的交通发展深有感受。”
    “我们青竹市到武阳和蓉城还好,地势平坦,道路也不错。但西北山区却道路非常差,不要说开采矿石,就是老百姓出行都很困难。这几年虽然也修建了一些道路,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