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落难兄弟
作者:青虫月二   梅花相师最新章节     
    第三百四十一章落难兄弟
    “大哥,我饿了!”一个瘦子的娃娃双手抱着肚子,衣裳破旧半个肚子露在外面,脚下一双草鞋,他的身边跟着一个差不多大的娃娃,却要精神得多,不过衣服却差不多都是灰布衣裳破旧不堪。
    前面二米远的地方一个高出一头的男子停了下来看了看身后的两人摇了摇头。
    “三娃子耐一耐,前面就有一个镇子,天快黑了,再不走晚上又得睡田里你肚子更疼了。”被叫大哥的人看起来也就十五六岁,身子一样单薄,但目光却十分坚毅。
    “大哥,刚才我见田里有包谷,要不我们偷点包谷烧了吃,三娃饿我也饿。”
    “二娃子,我们是出来逃生活不是出来当小偷的。
    阿爹阿妈以前怎么教你们的,就算要饭也不能偷东西。
    这些田里的苞谷不也是别人家种的,你偷了别人家吃什么。
    人穷不能志短。
    走吧耐着点,进镇子里要点饭,看明天找点事做下来,以后就好了。”大哥还是教导着两个兄弟,宁穷也不可偷盗。
    “三娃我扶着你,听大哥的今天偷包谷明天就偷钱最后就进少管所当少年犯。”二娃还是伸手搂着三娃两人向前步履蹒跚,但脸上又透起了希望。
    三川省秋末天气总是阴沉沉的冷嗖嗖的和西南省又完全不一样,田里做活的人不多,大部分都回家吃饭了。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分田到户,再加上国家经济慢慢好转,大部分家庭虽然困难但吃饱饭却没有问题。
    不过要饭的倒也不少,有的是残疾人,但大部分都是一些受灾或特殊困难的。
    西南省三川省大体上都一样,特别是三川省这些年要饭的特别多,许多山区受灾后都会朝坝区走,三川省人口又多,也就是这个年代开始四处流动的。
    那个时候外省人都会叫三川省人“川耗子”,事实上并没有贬义,只是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三川省人。
    三川省人做什么生意也好还是做工程劳务分包手艺活都统一叫做“活路”就很贴切。
    而三川省也是最早的打工人,好在大部分三川省人也勤快手脚麻利,走到哪里都不愁饭吃。
    而且那个年代要饭就纯粹是要饭,一般都能要得到,毕竟都是穷苦百姓,那时的人也良善得多,只要自家有剩饭剩菜都会施舍。
    “大哥你说要不是山洪冲了房子,我们在家里应该正吃着热呼呼的烧芋头呢!”二娃子舔了舔嘴唇上的口水,一说起来脸上就洋溢着满足的表情。
    “你还说要不是大哥带我们出去拔草,我们三个也和爹妈埋在土里了,现在……。”三娃说完抹了抹眼泪,现在兄弟俩搀扶着也精神多了。
    小娃娃饿起来也是一时一时的,说饿就饿说不饿也就不饿了。
    “说啥呢,要是爹妈在我们会出来吗,田也冲毁了,啥也没捞到。”二娃子也是抹着眼泪,不过他大一点也要坚强多了。
    “以后你们记住了,走到哪都要靠自己,嘴也甜点手脚麻利点就找得到活路,别人能过自己也能过。”老大还是叮嘱着两个兄弟,当然做为大哥,他肩头上的担子不轻。
    但农村人最常说的话也是十分有理,“别人能过自己也能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年穷归穷但要饭的饿不死,很少真的有走投无路的。
    现在物质丰富了,要饭的少了,也要不到饭了,却又是一个饿得死人时代。
    感觉走投无路的人也多了,是因为钱代替了人生存所需的一切,没有钱的人就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一样。
    镇子不大,一条直通的街道,水泥路坑坑洼洼的,两边到也有不少灰色的楼房,这里还是川西,经济并不发达。
    街两边有供销社小卖部,也有小馆子,还算一个热闹的小镇。
    “大哥,还是让我和老三去要吧!”二娃要聪明点,如果老大去要,就算要到了别人也会说什么“有手有脚的自己不会苦去吗?”。
    那个年代最耻辱的事就是懒,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深深的铭刻着,那就是勤劳致富。
    只要不懒那就有活路,而“勤劳致富”应该是中华文化传承里最优秀的品质,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生活的社会慢慢的变得让勤劳不能致富了。
    相反许多致富的人反而是不劳而获,这一点真的值得反思!
    老大找了一个墙角坐下,也确实累了。
    他家在大凉山的山区,一场大水卷着泥石流冲毁了田地,把家也一起埋了,父母双双葬身泥石流中连尸骨都找不着。
    他把家里能卖都卖了,只能带着两个弟背井离乡一直朝外走,足足走了三个月。
    从黄梅雨季走到深秋。现在终于走到一个可以找活路的地方了。
    “大哥,快来吃。”两个娃娃提着一个塑料袋奔了过来递给老大。
    里面装着半袋子饭菜,足够兄弟三饱吃一顿了。
    “拿着,快吃吧,吃完你们就在这等着,我再去问问这里有没有活路。”老大说完把自己刚才做的筷子递给两个兄弟。
    所谓筷子其实就是他从身边捡了根竹枝用小刀一剔弄成的,要饭归要饭,吃饭还得用筷子。
    兄弟三把半袋饭摆在中间围起来就开始吃了。
    对于流浪的落难的三兄弟来说天下大事不过吃饱两字,更顾不得什么形象。
    而且那个时候普通人对于要饭的同情心还是比较宽容的,正所笑娼不笑贫,在农村依然保留着基本上的礼仪廉耻观。
    大家觉得许多要饭的背井离乡都是因为天灾人祸,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偷鸡摸狗投机倒把就是为人所唾弃的。
    很快老大就吃好了,交待兄弟俩不要乱跑就赶着出去找活路。
    现在晚饭时间镇上人也多,等白天人都出去做活了就不好问了。
    那时找活呢都是挨家去问,偏远的地方没有劳务市场这种说法。
    一个多小时后,老大还是回来了,脸上带着笑意。
    “大哥,找到活路没有?”二娃和三娃挤在一个背风的墙角,见老大回来也是极为期盼。
    “说好了,镇外有个砖瓦窑,那里要人,明早就去,反正做数量,你们也可以帮忙,管饭还不冷。”老大说完兄弟三也是十分高兴。
    马上入冬了,天气冷去瓦窑上去做工倒是一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