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慧中乡君
作者:用户37803862   立夏花儿娇最新章节     
    ……
    陈钧立和夏娇儿离开。
    裴将军再三斟酌,先给大妻兄写了信,他在朝中人脉广,知道事情如何办的更好,把义女的一切尽数告知。末了写到,这个孩子真是个好孩子,心思灵透,心眼又正,十分难得。既然成了自家孩子,要尽全力为她打算。
    然后写起了奏折,字斟句酌,把夏娇儿一心为国家着想的无私形象,写的见着落泪。
    什么小小年纪失去父亲,为了活命,不得不抛头露面,养活寡母幼弟,辛苦挣了点儿钱,刚刚填饱肚子。听说边疆的家乡士兵饭食不周,倾其所有,宰杀了几十头猪,做成肉干送过来。
    次年听说边疆士兵缺少青菜,大量收购村民青菜,做成泡菜送来。
    不讲条件,收留退伍的无家可归的伤残士兵。后和伤残士兵一起研制出了火器,凶残的蛮夷才打退的如此迅速。
    可以说,边疆的每一次胜仗,都是陛下恩泽四海,上天才赐给大庆这么好的子民。
    又把夏娇儿提出的屯田想法向陛下推荐,详细地叙说了一切。当然,其中他的想法也不少。为了义女,为了能给自家留下陈钧立这个助力,他这次把功劳统统推到了夏娇儿的头上。把她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
    谁说武将口才不好,文墨不通,裴将军这通夸,估计夏娇儿自己看了都汗颜,她是想挣点儿好名声,没有想到义父这么给力,直接砸过来了一座山……,她这小身板,扛不起啊!
    ……
    朝堂上。
    皇帝歪坐在龙椅上,他已经老了,对江山社稷没有那么多的雄心了。
    每次上早朝,大臣们总是吵个不停,我提的意见你反对,你出的主意我使绊子。别看平时人五人六的,就差薅胡子,拽头发了,跟村里的妇人们吵架时候差不多。天天打嘴仗,啥事儿也不干。
    边疆天天打仗,南边消停北边打,西边不打东边打,四处冒烟,都朝他要钱。啥最费钱,还必须马上给?当然是打仗!不给,士兵们吃什么?武器哪里来?你不给试试?闹不好给你搞个兵变,把你赶下台!
    管钱的户部尚书又是个抠唆的,老子从国库里掏钱,当老子不心疼,弄得像是从他肋骨上刮肉似的,整天的哭穷,他也是烦得很。
    孤家寡人,是当皇帝最好的诠释,他想。他天天为天下发愁,谁来替他愁一下?就知道来烦他。
    接到裴玄的信,有了安置边疆士兵的法子,还是个省大钱的法子。他的心里比新选了十名秀女都开心,选来秀女,他也力不从心了。心说,你们一个个的,天天吃朕的,喝朕的,不知道替朕分忧。还不如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他先发制人,先把这件好事儿商量清楚,再议其他的,否则,吵吵到最后,吵得头疼,他都忘了要说啥。
    他手轻轻一抬,内监会意,拿出来裴玄的信,尖着嗓子读给大臣们听。他老了,精力很宝贵,能省则省。读信这种事儿,太监就能干。
    什么?裴玄的义女?一个小姑娘提出来的?
    群臣震惊。
    裴玄这老小子真有眼光!
    朝堂上分几派,大皇子的、二皇子的、五皇子的,都是人精。没办法,老皇帝不立太子。
    一会儿,有人为皇帝歌功颂德,马屁拍的啪啪响。
    夸他是雄才伟略,博古通今,才有了这国泰民安,繁荣盛世的天下,他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感天动地,甚至有人要他去泰山封禅,昭告天下。
    皇帝对此习惯了,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他们总是说的比唱的好听。一旦牵扯到自身,翻脸比翻书都快。
    “诸位爱卿,对此事如何看?”他听完了夸奖他的话,把话题拽回来,否则,夸到吃晚饭也有词儿。
    他心想,一个小姑娘都能想出来的办法,要你们这帮子吃干饭的有何用,不觉得脸红吗?但他不敢明说,要是群臣都不干活,他一个人还当谁的皇帝。
    “陛下!微臣觉得,裴将军所说的夏姑娘的事迹如若属实,实在是我大庆国之福啊,是陛下洪福齐天,天佑我大庆。”
    屁话,这不是等于没有说吗?老天早就保佑朕,朕是真龙天子。
    “陛下,卢侍郎曾经去过前线,召他问问,或许知情。”
    大家都知道卢青河是个书呆子,只知道摆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脑子里的弯弯绕绕没有那么多,和他们比。
    老卢就这样入了老皇帝的眼。
    皇帝是知道他的,世代为官。奈何这小子太轴,不会看人眼色,弄的皇帝下不了台,一次,两次……就不搭理他了。
    拍马屁的人,哪届领导都喜欢,为什么?谁不喜欢别人捧着他?好听话大家都知道多半是假的,因为好听,还不是人人都喜欢听?
    “陛下,微臣没有见过夏姑娘。”
    底下其他臣子都在心里撇嘴,天生的烂泥扶不上墙。
    好容易在御前露了脸,哪句话皇帝喜欢听都不知道。
    “不过,在下吃过夏姑娘送去的泡菜,酸酸爽爽的,很下饭!”老卢咂咂嘴,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在边疆,天寒地冻的,没有蔬菜,大半年将士们都没有蔬菜可食用,有了泡菜,将士们口中的饭也多了点儿滋味儿。”
    “泡菜?到底是什么?”
    “陛下,微臣也曾吃过。是妹妹从广原带回来的,不过是寻常菘菜萝卜,切开泡在盐醋水里又咸又酸,易于存放罢了。”裴玄的大舅兄道。
    嗨!以为是什么千金难买的好东西呢?菘菜萝卜,家中仆人也看不上。
    众人都沉默了。
    他们在京城纸醉金迷,天天吃饭七个碗八个碟还嫌不够精细,过年时候要二十八个碗,三十二个碗,少一碗都觉得日子过得没意思。
    想想在边疆的老裴,只不过吃了人家送的泡菜,就激动得认了义女,多缺菜啊!太可怜了!
    可不能让老裴回来,要是边疆无人守,谁知道他们的小酒啊,小曲啊,还能听得成吗?
    不过一个乡野丫头,不喜欢在家里绣花,沽名钓誉,捧上天也不过是想攀上个好人家,嫁个好夫婿。这群老狐狸们不在意,若是男儿,要入朝为官,他们一分一毫都不能让。
    “陛下,微臣以为,夏姑娘身在乡野,却能心怀祖国,实属难得,当派专人去表彰夏姑娘位卑不忘忧国的大义之举。”
    “陛下,微臣以为,夏姑娘长在乡野,地处偏远却心系边民,为了边疆安定倾其所有。往小了说是女儿家心细,关心前线将士的衣食温饱,往大了说却是宣我大庆军威,扬圣上威名。蕙质兰心,巾帼不让须眉啊,是大庆万千女儿的榜样。担得起任何赞誉!”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附议!”
    ……
    朝堂上难得的声音一致。
    “封夏氏女为乡君,礼部择封号。”
    “陛下爱惜人才乃是万民之福,只是乡君是四品官员的母亲或发妻才能享有的……”
    “裴将军是四品,他的义女想来能担得起……”裴玄大舅哥道。
    “既然裴玄官职不够。”皇帝咳了一下,“就升为三品吧,一块拟旨。”
    众人皆惊。
    惊喜。(妹妹看人眼光好!)
    惊吓。(升官也能这样来?)
    惊悔。(我咋没有个这么整事的义女?)
    ……
    十日后。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
    礼部、吏部一众人马,亲自到了边疆慰劳军队。
    太监尖着嗓子念着圣旨。
    封夏娇儿为慧中乡君,赐玉如意一对,珍珠十斛,锦缎十匹。
    夏娇儿望着金灿灿的圣旨,直耀眼,真是金线绣的?金线咋捻成那么细的?到底值钱不值钱?
    太监念完了,手举在半空中,没有人接旨。看看夏姑娘激动得话都不会说了,没关系,这样的他见得多了,他只得小声地说:
    “夏姑娘,夏姑娘,接旨吧。”
    夏娇儿接过圣旨,裴玄忙着人给公公送了礼,这是规矩。公公一捏,弯腰低头,笑得眼睛睁不开了。
    夏娇儿沉浸在巨大的喜悦里,此后自己也算是有编制了?若是自己能穿回去,这些不知道能不能带走,带走任何一个,那就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董。发了!
    以后自己算是特权一员了,和四品官员差不多,每年有四十两银子,还有百石粮食。不仅饿不着,普通的小官见了自己还要行礼问安。在南平县城差不多可以横着走了。
    这样一想,这趟边疆之行收获颇丰,出乎意料的多。
    其实有了这些,夏娇儿反倒觉得嫁人不嫁人的无所谓了。
    人心里真奇怪,陈钧立躺在床上,气息奄奄时候,她想着只要他醒来,咋都听他的。
    现在看见他一天比一天好,又觉得谁离开谁都行。
    看见没有,所谓的爱情,在金钱特权面前,就是这样不堪一击。
    不止这些,礼部来人还普及了一下乡君出行以及出嫁的礼仪,什么两匹马几匹绸缎等等。
    ……
    最高兴的当属陈钧立更是高兴,娇儿妹妹有了乡君身份的加持,自己可以不和家人住在一起,更不用担心继母对她使绊子。她惯会扮柔弱,不动声色害人,想想自己的娘亲,早早离世,未尝没有她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