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提议立储
作者:二月的杏子   观相识语最新章节     
    第440章 提议立储
    考虑到百姓的生活和对气象学的推广,新年里,李元宁便率先在京城之中推出了气象公示表。
    即每五日一次,安排相应人员将接下来五日的气象状况和忌宜事项,张贴在司天监门口的告示墙上。
    气象状况关乎着百姓们的冷暖、衣着、出行、做工等相应事宜,李元宁的这一举措简直挠到了京城百姓们的心里,得到了他们一致欢呼和称赞。
    于是、每月但凡逢一和逢六的日子里,司天监门口的告示墙周围、都会围满了前来了解天气情况的百姓。
    而李元宁的这一措施、在司天监的那些学员学成后,也迅速地推广到了东陵、乃至九州的其他地方。
    以至于很多年以后,这样的气象公示表继续被采用。千百年后,每当人们站在司天监的告示墙前,仍会时不时地提及千年前那位惊才绝艳的女监正。
    除气象公示外,仅二月里、李元宁就成功预测到了宁州连续两次的地龙、和台州的特大泥石流。
    也因着她的预测,宁州和台州的官府百姓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各方面损失都降到了最小化的同时,朝廷物质的调度也予以及时到达。
    自此,对于这位东陵甚至天下第一位的女监正,百姓百官们完全信服。哪怕年前有一部分因李元宁女儿身而反对的顽固派们,此时也再无异议。
    诚如逸臣先生所言: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是、不必循旧。
    监正大人那般本领,功在社稷、造福百姓。如此,区区女儿家的身份还重要吗?
    也因着李元宁的这份能力和影响,东陵自上而下的所有人,对女子的认识和态度也有了不少改善。比如那些立了女户的妇人,还有一些迫于生计而不得不抛头露面的女子,也不再像以前那般受人歧视、遭人耻笑。
    怎么?监正大人也是女子,莫不是有人还想耻笑监正大人不成?
    总之,李元宁的声望和威信便这样日复一日地稳定了下来。人们对于这位年轻的女监正大人十分看好,只除了她的姻缘。
    一方面,许多人会因为李元宁的能力地位而忘记她待字闺中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有人在猜测似监正大人这样的奇女子,到底能不能遇得到配的上她的人?
    日子就这样在百姓们对新任监正李元宁的赞赏、认可、好奇中一天天度过。
    三月份的时候,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春祭完回京的瑾成帝突发意外坠马,虽说伤势不重,但百官们却着实被这番意外给吓了一跳。
    紧接着,在回京确认了瑾成帝身体安全无碍后,惊魂未定的百官们立刻又紧急提交上书了一项事关东陵未来的议程——立储君。
    储君乃国之未来!历朝历代,对于当时的朝廷和官员而言,立储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不确定御座上的那位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是以,储君的设立就显得至关重要。就如此次陛下意外坠马,没有大碍自然最好;可若是有碍、怕是此时的东陵已经乱成一团。
    然,这样的意外之下、若是有储君,却又是一番不一样的局面。
    当然,立储君的事宜,百官们以前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因着皇子接连早夭的缘故,众人实在不方便开口。
    再者,瑾成帝正值壮年,且瞧着后宫中每一两年便有新出生的公主,众官员对于瑾成帝的身体能力、及后宫里能够生出皇子的可能性,还是抱有极大的信心。
    既然如此,他们总能等到新皇子的诞生。想来到那时候,他们再上书陛下立储君亦不为迟。
    可经历了瑾成帝此次坠马事件,百官们便知道有些事情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立储之事还是及早做打算的好。
    虽然百官们上书了立储奏折,但就现如今的东陵皇室而言,储君人选却是个极大的问题,究其根本除了是当今天子膝下无子的缘故,也有着整个东陵皇室新生代成员凋零的原因。
    不说别的,便是与当今陛下一母同胞的信王殿下,膝下也只得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孩子还是个体弱多病的体质。还是一阵风、便要病上好几天的那种。
    这样的孩子自然不可能过继到陛下一脉、继承大统。
    虽然理由很残忍,但事实却的确是东陵不需要一个随时可能殒命的储君。
    至于其他的皇室宗亲,除去十几年前遭遇先镇国公迫害的那些,剩下的也不知什么原因,家中净都是些女儿。害的许多大臣一度忍不住怀疑,这一代的东陵皇室是不是都是些生女儿的命。
    立储事宜既然提上日程,各种情况也都了解,众官员便没有了之前的拘谨的同时,也开始讨论起该如何应对眼前问题。
    “不能立太子,那吾等便建议陛下立皇太弟好了。”终于,排除了过继这一条路,有人忍不住将目光放在了皇室里几位王爷的身上。毕竟,历史上也是有过立皇太弟之说的。
    闻言,一部分人眼睛一亮,的确。
    皇室之中、包括信王在内,陛下还有几位其他的兄弟,且几位王爷无论人品能力都出类拔萃。从这几人当中选择一位,好歹先稳定一下东陵、此次因陛下意外坠马而带来的恐慌。
    “不可!”随着这个建议的提出,有人立刻反对:“历史上虽有立皇太弟之说。可那是因为对方子嗣昌盛、且年纪尚小,需要长辈加以引导教育。这种情况,立皇太弟便显得无可厚非。而今几位王爷与陛下年纪相仿,且家中子嗣单薄。如此一来,岂不推舟于陆、劳而无功。”
    “不错,”闻言,有人立刻附和:“储君虽为国本,但重在未来。立皇太弟实为不妥。”
    长远?未来?
    之前赞同立皇太弟的众人表示不屑,他们不知道吗?可关键是这皇室里没有适龄的男孩可以过继到陛下一脉。他们这不是被逼无奈才赞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