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震惊三晋
作者:封少水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战事稍息。
    此刻俱酒麾下,吴起、卫鞅两大牛人,一文一武,左膀右臂,倚为股肱,视若心腹。
    吴起开始巡视各地驻军,了解军队构成情况,并以副校长的身份,主持汉水军校的练兵培训工作。
    校长的身份,俱酒舍不得给,以后凡是重要的军事将领,必须也必然全部都叫他校长,都是天子门生。
    卫鞅则留守郫邑,统领举国政事,继续修筑成都,并且开始酝酿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不过郡县制、均田制等方案,俱酒治下之地已经实施了很久,卫鞅的改革任务也减轻了不少。
    端木仲敖作为新政权的全权代表,则陪同天子特使赶往周朝王畿洛邑,就朝贡与封侯之事,与周天子讨价还价。
    同时也计划返回绛一趟,向俱酒的便宜老爹以及晋国老臣们通报消息,顺便祭奠一番自己的大父。
    六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根据俱酒提出的一系列方案,认真进行研究落实。
    政务体制基本上走上正轨,整个新生的政权朝气蓬勃,活力十足。俱酒也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了,他稍作安顿,立即动身前往都江堰工地,视察这项事关蜀中粮仓建设的重大工程建设情况。
    周朝王畿,洛邑。
    在端木仲敖与天子特使尚未返回的时候,洛邑已经吵成了一锅粥,诸侯纷纷派出使臣求见周天子,周天子年久失修的宫殿之中,至少有一百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原来,巴长生打了败仗,跑到洛邑向周天子诉苦。结果周天子根本没有像他想象那样派兵遣将,主持公道。反而是派出特使,意欲拉拢这位战国新贵。
    巴长生气极了,要说晋国和巴国都是姬姓诸侯,身为天子太特么势利眼了吧!
    于是巴长生便像个怨妇似的将事情到处诉说,一时间洛邑城中,都知道晋国公子在巴蜀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洛邑居天下之中,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
    洛邑城中商贾云集、人流密织,既有当地百姓,更有列国的办事机构和诸侯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
    很快这一条震惊的消息便以洛邑为中心,迅速向诸侯扩散,引起了诸侯不同的反应。
    首先是魏、赵、韩三家诸侯,其震惊程度不亚于经历了一场地震。
    魏侯击怒不可遏,深恨当初没有将“都是酒”这小子给剁在天牢里,以至于有今日之忧。
    甚至将公子魏?给痛骂一顿,怪他当初出的馊主意,还封此子为“少卿”,结果,给自己培养出一个对手来。
    气撒够了,魏侯击也顾不得什么矛盾不矛盾了,下令速邀赵、韩两国前来安邑议事,共同商议对策。
    赵侯章和俱酒没有多少交集,但他却受到了巨大的震动。
    当时正在宿醉之中的赵侯章,闻听消息之后,第一时间酒就醒了,怔怔地发愣——赵氏流传的祖训难道要应验了吗?!
    赵章幼时就听说过,赵氏先祖赵无恤,临终前曾留下遗言:“晋或出英主,揽权勤政,收拾民心,则赵氏之祀不保矣。”
    这段老祖宗的遗言,赵国历代家主、或国君都非常重视,继位之前,都要重复背诵一遍,以示警惕。
    赵献子、赵烈侯时期,对晋国严密监视,在其内部安插了不少人手眼线,甚至和魏、韩三家联手,干掉了有些许异动苗头的晋幽公。
    到了赵武公时期,将一位越国宗室远支女子嫁与了晋公颀,贴身进行监视。也就是公子至的母亲。
    赵侯章即位之后,也始终没有松掉这根弦。
    赵侯章更狠,他直接派出皮牢一部分守军,身穿赭衣,扮作赤狄潞国后人,欲图在鸦山将整个晋国公室一网打尽。并故意使用了魏武卒之箭,意图嫁祸魏国。
    但千算万算,没料到穿越者恰好在那个时间段穿越过来,并引起了鸦山群鸦的生物电反应,上演了一出“群鸦救主”的精彩戏码。
    由于乌鸦与墨家的共同捣乱,晋国公室不仅没有被灭掉,而且还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世人皆认为“天不亡晋”,舆论压力山大,赵侯章只好罢手。
    但万万没想到,鸦山一战之后,晋国这位垂死的小公子,像变了个人似的,离开了晋国公室抱定不放的绛与曲沃两座老城,并引发了一系列巨大的变革。
    赵侯章今天怔在这里,在脑海里复盘了这位晋国公子的行踪轨迹,感觉这一路走得非常高明。
    其一,俱酒离开绛与曲沃的晋国老巢,神鬼莫测地跳出了圈外,这一步走得相当出乎意料。
    因为三家早有意并吞绛与曲沃,毕竟这两块地方也算是膏腴之地,而且遗存有太多晋国的象征与符号。
    但历代晋国公室,对两城的保卫态度之坚决,令人讶异!他们甚至不惜鸡蛋碰石头,也要保护祖宗宗庙所在地。
    再加上整个舆论圈对三家一直风评不正,魏、赵、韩三家迟迟不愿,也不敢对晋国公室有太多的逼迫与威胁。特别是魏文侯时期,还装出一个“不忘故主”的清高姿态。
    但这位晋国公子,在鸦山遇袭之后,就迅速离开了晋国,态度决绝地扔掉了晋国公室们所抱定不放的这些坛坛罐罐。
    要说这不是刻意为之,赵章绝对不信!
    其二,俱酒在韩国打的一系列“神仙仗”,把南方大国楚国削得找不着北,一反此前弱鸡公子的常态。
    赵侯章高度怀疑,晋国这些年来一直在秘密训练这位小公子,否则不可能一个人的军事素质突然间跃升到这样一个高度。
    其三,扶植秦公师隰上位这一步,走得相当精彩。
    过去扶植一国公子上位,邻国那都是要派出兵马,内外勾结,详细策划,经过一系列流血杀戮,才能成功登顶的。
    而这小子居然通过调动秦国内部矛盾,以力借力、借风使船,演绎了扶植一国君主上位的精彩戏码。
    其四,占据巴蜀这一步走得尤其绝妙!中原诸侯打成了一锅粥,这小子却在边陲之地闷声发大财!
    过去,中原诸侯都认为巴蜀路途遥远,蛮荒之地,不屑一顾,结果被这小子捡了便宜。
    赵章发完了愣,发现双手冰冷,寒意由心而生。当即下令,速速派遣使臣前往安邑。
    毕竟在分掉晋国这件事上,魏国是“带头大哥”,不管平时打成啥样,关键时刻,三家还必须统一立场。
    消息传到韩国,卧床已久的韩侯猷,病中垂死惊坐起,双眼放出异样的光芒。
    韩侯猷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一方面,他为自己当初慧眼识珠而自豪,证明了自己识人、用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另一方面,他也为没有留住这样的罕见奇才、为我所用而自责不已。
    太子韩屯蒙与许异则异口同声地唱反调,话里话外内涵韩侯当初没有杀掉这个祸根,以成今日之患。
    甚至语出不肖,俨然不把韩侯这个将死之人放在眼里。
    韩侯猷又气又急,连吐数口鲜血,突然病情加重,不久就薨逝了!
    心高气傲的韩屯蒙立即灵前继位,然后派遣使臣前往安邑。
    韩国群臣经过一番商议,给韩侯猷上了一个高大上的美谥——文。
    史称韩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