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走投无路的东林
作者:梦唯清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最新章节     
    孙元化到了登州之后,非常重视西学,网罗西学人才,重用辽人将领,传授火器用法。
    之后又得到了恩师徐光启的支持,不仅将当时葡萄牙炮手西劳等人派到了登州,又让人将朝廷新购的火器送了过去。
    凭借新式火炮利器在收复滦州时发挥的实战作用,孙元化对平辽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恢复辽南四卫平辽的想法。
    而这时,朝中阉党也逐渐对皮岛这块烂包子失去了兴趣,开始支持孙元化的策略。
    为了恢复辽南四卫,孙元化在崇祯四年三月初,将装备好的火器军队交给副总兵张焘带领,进驻皮岛,为了日后夺取海、盖两卫做准备。
    张焘和孙元化一样,也属于西学派,是当时西学大家李之藻的弟子,精通火炮!
    然而张焘等人的到来,触动了刘兴治敏感的神经。
    之前刘兴治虽有不安,但始终摇摆不定,而现在却认定这是朝廷在针对他。
    这时候吴管家也抓住了机会,蛊惑刘兴治造反。
    这次,刘兴治终于下定决心,做最后的挣扎。
    不过造反这种事是得有群众基础的,刘兴治一个人想造反没用。
    不仅沈世奎不干,连自家人刘兴基也是坚决反对。
    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他就将刘兴基绑了起来。
    而沈世奎此人精明,凭借着家丁拼死护卫,逃了出来。
    事情败露之后,吴管家也变得疯狂了,鼓动女真降兵造反,然后就直接被沈世奎和张焘的部队剿灭了。
    至此刘兴治的叛乱彻底终结。
    另一边,北方的鞑子早就关注着东江镇,听说皮岛兵乱,立即派兵趁乱夺取皮岛。
    然而明军在黄龙的指挥下,取得大捷,斩首鞑子七百余人!
    他也借此机会真正掌控了东江镇。
    但此时东林党人在朝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而朝中的局势也出现了另一种变化。
    周延儒虽然有崇祯罩着,但是在内阁之中,不是阉党就是东林党。
    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他凭借着崇祯四年春天的会试,将自己老友的儿子吴伟业提为会元,另外与参加会试的复社头子张溥建立师徒之情。
    当时复社在读书人里的名气极大,有“小东林”的称呼。
    他也想要有一个像东林党这样的后援团。
    不过此事不仅对东林党是个打击,对于进入内阁之后的温体仁来说也是威胁。
    此时的温体仁已经不满足于内阁成员的位置,他更希望成为首辅。
    不过他为人本就谨慎,做事自然也有分寸,只会做些小动作,因为他还没有和周延儒翻脸的资本。
    崇祯四年六月,东林党人钱象坤被人挤兑出内阁!
    至此,东林党在朝廷重臣之中只剩下了孙承宗一人。
    于是孙承宗从七月份开始,在大凌河重新筑城。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这里筑城了,每次筑城都会被鞑子摧毁。
    建了城却守不住,也不能给与有效的支援,为何偏偏这么做?无非是朝堂局势所逼而已!
    亦或是孙承宗有这样的自信!
    但结果却是,八月份黄太吉五万兵马围城之后,明军的四次救援全部失败了,不断地给鞑子送人头。
    就这样又有一批不怕死的将兵被士大夫填了河!
    虽然大凌河在孙元化的平辽之策中并不重要,因为对辽南四卫来说,不管是锦州还是大凌河其实在距离上都差不多。
    可位置虽然不重要,但是大明的兵力可是金贵的很!
    孙元化却是一心一意的平辽,也不管是不是政敌对手,依旧派人去救援大凌河。
    之前将火器部队放在皮岛,考虑的只是驰援辽南四卫,而并不是大凌河。
    所以张焘和孔有德的援军需要绕一个大圈才能抵达大凌河。
    航线太长了,而且时间也不对,现在正是海上风大浪急的时候。
    所以途中出了事,火器也全部落入海中!
    之后得到消息的孙元化,重新有了将兵力从东江镇撤出的想法。
    然而这样的决策遭到了刚刚坐稳东江镇总兵黄龙的反对。
    最后只有张焘和孔有德率一千四百兵卒从东江镇撤回了登州。
    虽然这一折腾耽误了不少时间,但孙元化也不放弃,赶紧让孔有德带着八百骑兵从陆路驰援大凌河!
    这八百骑兵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个个都是精锐的辽人骑兵。
    可由于海上的耽搁,刚出发不久,大凌河就失陷了!
    得到消息的孔有德立即停止了行军,但是此时他们也不可能擅自行动,只能原地等待后续的命令。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朝廷又出现了大的动荡。
    由于孙承宗在此次作战中并未做到驰援大凌河,明军损失惨重。
    当然这件事也少不了阉党的掣肘,毕竟梁廷栋之前安插的邱禾嘉也起了一些反作用。
    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孙承宗告老。
    至此,东林党人在朝中的势力基本就被清除干净了。
    这让东林党人如何甘心,自从和周延儒对上之后,他们就一直输!从全胜之局一直到全军覆没,而且对方现在还在扶持“小东林”,怎能不恨?
    这几年所淤积的怨气终于在孙承宗致仕之后爆发了!
    由言官掀起一个弹劾周延儒的高潮。
    陕西道御史余应桂、户科给事中冯元飚、山西道试御史卫景瑗、四川道试御史路振飞等纷纷上疏列举周延儒贪赃枉法、专横跋扈之事。
    但都被崇祯皇帝驳回。
    不得不说小崇祯也不容易,明明时常帮人挡刀,却背上了个刻薄寡恩的骂名。
    所谓首辅的频繁更换甚至被杀,其实只是朝中党争造成的。
    如此大规模的弹劾都没有搞掉周延儒。
    这就让无处发泄的东林党人走上一条罪恶之路,因为他们盯住了被周延儒提拔上来的孙元化!
    当然针对孙元化的布局并不是从这时候才开始的。
    当时的山东巡按王道纯便是东林党往登莱掺的沙子。
    在大明后期,巡按在很多时候比巡抚的权力还大,地方官员对巡按的畏惧远远超过巡抚。
    这其实就是党争的惯例,谁做事,谁身边就一定会有个捣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