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仁政
作者:奔跑的车厘子   穿进书里搞基建最新章节     
    大家默契的什么都没提,因为都明白,这男的不吃个十几日牢饭,是出不来的了,既然敢辱骂陛下,就要承担后果。
    那几个发传单的报童并不关心闹事者的后续,几个小脑袋正挤在一处,看着报纸上的消息。
    他们能被选上打工,都是认识不少字的,仔细的看完正面,没有,翻面后继续搜索他们要找的消息。
    终于在背面的角落里看到他们关心的内容。
    交税标准:月入五两以上者。
    “噢耶,我们不用交税!”几个孩子高兴的叫出了声,他们打的工钱,每月最多有个八百文就很不错了,月入五两那可是好大一笔银子啊。
    那最先问话的老爷见他们这样摇了摇头边笑离开。
    到底是孩子,因为不够五两不需要交税而开心,若是成人的话,一个月不够五两,如何养活得起一家老小。
    之前喊“官差来了”的报童,今日在拿到报纸后便将报纸上的内容看了一遍。
    挥舞着手里的报纸,大声喊着:“日报日报,三国商客联盟将不日开始选拔。”
    “慈幼局新规定,各地凡城级以上,至少要有一个慈幼局,此中孩童,皆入学堂。”
    “幼儿园幼儿园,小童也能上学!”
    ------------------------------------------------------
    楚国距离梁国不远,护送使团的也不是侍卫护卫什么的,而是正统的楚军。
    一路上就和行军打仗时一样,早也赶路,晚也赶路,也不住驿馆,都是在野外搭帐篷,或者干脆就让使臣团的大臣在马车里休息。
    没过几日便有人找到了封同和。
    封同和经常跟着司空深出征,对此倒还接受良好,只是看着这些大臣这几日变得枯黄干瘦的面庞,怎么也说不出“忍忍就好”之类的话。
    见大家都有些受不了这日夜赶路,还是找到护送使臣团的齐将军,苦口婆心的劝道:“齐将军,我这使臣团里都是文臣,大家实在是受不了这急行军的走路法子,咱们的时间完全充足,且若是大家都这副样子去到梁国,岂不是让别人小瞧我们,以为咱们大楚不是去学东西,而是去打秋风。”
    楚国人对楚国在外的形象都十分看重,纵然齐将军觉得封同和与这些文官有些事多,但也不得不承认说的有几分道理。
    “今日全速前进,天黑前可到达城镇,大家休息一日,之后本将便将速度慢下来。”
    ……
    萧和灵如今已经养成了观看梁国报纸的习惯,车队的伙计虽然不知道她的身份,但见卓关都对她礼遇有加,自是不敢怠慢,她要报纸便给她去买,反正就算这位不明来历的姑娘不看,公子也是要看的。
    拿到报纸的一瞬间,萧和灵先将报纸上连载的故事看完,这些报纸名字不同,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故事引人入胜,女报上的妆容别出心裁,尤其是这预售的新衣,更是让萧和灵心中多了些期待与急躁。
    她昨日问过赶车的伙计,距离达达梁国都城还需要两周左右的日子,便又看了看预售截止时间,五月中旬,算了算还能赶得到,才松了口气。
    日报上的消息以梁国政策以及各地大事为主,枯燥的很,不过却也是最能快速了解梁国的途径。
    萧和灵躺在车厢里,将报纸举在头顶,快速扫过,视线被一段字吸引住。
    隔了半晌。
    “哎?这梁国皇帝可真闲,大的小的,都没什么用,还拿这些人当回事,为君者如是这么仔细,那不得累死。”
    萧和灵不敢相信的看着报纸上的内容,又看了看报纸的名字,是日报,不是八卦报,来源定然是真的。
    她跟着卓家的车队走了一路,见惯了梁国的富庶与繁华,已经是无论看到什么都接受良好,却不想还能再梁国的报纸上,看到这等消息。
    报纸是前几日的,上面宣布了梁国对于各地慈幼局的规定,凡是城级及以上,必须设立慈幼局,有且数量不得少于一,朝堂将资助其中孩童上学,老人每日完成任务后,为国家赡养。
    还有这个幼儿园,幼儿教学,说是大人上班之时,可以将孩子放在幼儿园,有专人看护,幼儿园也会适当对孩子进行教育,以便进入小学后适应的更好。
    萧和灵明白这都是仁政,是收买人心的好手段,可这在她看来,梁皇已经够受百姓爱戴,他在梁国的地位绝对是第一的,此时做这种事完全没有必要的啊。
    “这梁皇还真是个好的?”
    萧和灵将报纸丢到一边,取出新买的纸笔,就要往韩国写信。
    报纸是今日买的,同时送到卓关与萧和灵手中,萧和灵看到报纸,卓关自也看到了这个消息。
    与萧和灵的状态不同的是,卓关看到后的第一个反应是笑了出来,甚至因为大笑没有坐住,直接躺倒在了马车里,还好马车中铺设了厚厚的毛毯,也不会摔的很痛。
    他笑梁国,笑蜀国,笑卓家,还笑自己,整个人呈现了一种疯魔的感觉,笑出了眼泪。
    就像是走在沙漠里的人看到了一片绿洲,可那片绿洲早已有了跟随的人,那些人在绿洲里扎根,生活,他却只能奔波在寻找绿洲的路上。
    和他们擦肩而过。
    再次坐起身后,卓关脸上的笑意敛去,恢复了那副贵公子的矜贵模样,眼底的失落散去,被莫名的敬意占据。
    他翻着报纸,口里呢喃着:“好啊,好啊。”
    别人或是不明白这报纸情况,但卓关又岂会看不懂这内里的关窍,他好歹是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做过丞相的人。
    梁国这是在未雨绸缪。
    如今已是四月底,梁国去年潮州地龙,百姓死伤无数,好在梁皇亲自赈灾。
    今年虽什么都没有发生,看似是个康年,可老天自上次下雨后,距今已有一月有余未曾降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是天公真的不作美,皆是旱灾来袭,百姓受难,这其中最先受到伤害被抛弃的,便是稚童与弱老。
    其实各国都有慈幼局,这不过是上位者做的样子,这其中弯弯绕绕,或许在慈幼局里的日子,还不如在街上做乞丐来的快活。
    梁国的慈幼局里从前也都是儿童,里面的黑手脏污与其他地方一般无二,但自梁国发展日报以来,孩子们不是做报童,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印刷之事,且运营经费全部由朝廷支出,避免了这之间层层剥削。
    想来这老人也定是按照这般模式,找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虽然不能说大富大贵,但好歹不用缩衣减食,也是好事一桩。
    梁报上说,从五月始,梁国开启屯粮计划,两广成立粮食基地,且朝廷自皇帝往下,签订节约粮食承诺书,梁皇以身作则带头,呼吁百姓各家各户都要有长期储备粮食的意识。
    且按照凡遇大灾,必有人落草为寇的情况,朝廷发出公文,若有大灾,朝廷将会出手救灾,凡是此类借着天灾作恶之人,格杀勿论,连诛九族。
    卓关将目光放在“格杀勿论,连诛九族”这八字之上,这般风格倒不像是那小皇帝的手笔,这透过纸张都能传出来的狠辣果决,应当是那位焦丞相。
    显然,梁国即将要更改法律,盛世施仁政,乱世用重典,沉疴需用猛药。
    梁国是彻底站起身了,这从前的弱国儒主,到底是变了。
    卓关辛苦分析一通,长叹一口气,半晌后呢喃道:“这梁国可真……可真是个好地方,让人舍不得啊。”
    他回身向着来时的方向看去,虽然只能看到被皮毛包裹着的车厢,但他知道,他看的那个地方就是一个表面安详,内里脏污,一个人吃人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