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春耕在即,县衙发粮种
作者:小面包   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九哥,吃饭了。”
    沈筝在厨房里和林宝初学做菜,沈戟在外面,把今年要扩种的甘蔗蔗节砍出来。
    最近天气不错,春暖花开。
    甘蔗蔗种砍出来可以存放,他就把这个活儿包揽过来。
    开耕的事儿,他找了乡亲们来做。
    等过几天把这些黑甘蔗种下去,油菜花也该收了。
    “呀——”沈筝突然大喊,“桌子腿儿断了。”
    “怎么了?”
    林宝初和沈戟闻声,匆匆跑来,只见他们吃饭常用的桌子,塌了。
    “筝筝,你怎么样?有没有烫到?”
    林宝初紧张地检查沈筝的手。
    沈筝摇摇头,指着地上的鱼头汤,一脸苦相,“我没事儿,就是汤洒了。”
    她刚把汤碗放到桌上,桌子就塌了。
    她根本来不及抢救。
    “没事儿,汤洒了就洒了,人没烫着就好,这鱼头正好喂猫了。”
    林宝初一点儿都没有生气,去厨房拿了笤帚,把东西收拾了。
    “咱们今晚就吃菜,再来点猪肉辣椒酱,一样下饭。”
    “不过话说回来。”林宝初看向沈戟,对他道:“沈戟,咱们是不是该把县衙修一修了,东西都是坏的。”
    她嫁过来时,他们屋子的窗就是坏的。
    到现在都还是用草席对付的。
    年前收玉米,把玉米绑成串晒在廊檐下,梁子又断了。
    还有上次刮大风之后,屋顶上的瓦也被刮松了,现在下雨还漏水呢。
    这哪像是个衙门啊。
    这就是个农家!
    “也好。”
    沈戟很赞同林宝初的想法。
    其实她嫁过来之后,他就想把屋子修一修了。
    只是他们都太忙了,种完庄稼又种葡萄,还有扶贫的事儿。
    忙到现在,他都忘了屋子的事儿了。
    “阿宝,你想怎么修?”
    林宝初把菜端到沈戟搬来的另一张旧桌子上,沉思半晌。
    才开口说:“既然要修,咱们索性就把里里外外全都修了,省得缝缝补补,住得也不舒心。”
    她和沈戟,以后大概率就是住在县衙里,暂时不会搬出去。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不如就修个彻底。
    “地牢咱们最好也重新规划一下,那么大一块地方就那么放在那里,太阴森了,咱们得利用起来。”
    地牢三面环葡萄园,一面靠着班房,而班房旁边又是办事大厅。
    林宝初想着,如果能把牢房这个地方利用好,说不定还能给县衙增加创收呢。
    “地牢?”
    沈戟听不明白。
    地牢这个怨气重、阴森又晦气的地方,能做什么用?
    “地牢外面就是葡萄园和田野山川之景,多开几个窗,它也可以住人。”
    林宝初故作漫不经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想看看沈家兄妹二人的反应。
    果不其然。
    对于地牢住人的想法,沈家兄妹二人都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嫂嫂,你没开玩笑吧?地牢怎么能住人呢?”
    “阿宝,城中百姓对地牢这种地方,非常的忌讳。”沈戟提醒她。
    “我知道,可是它空着真的很可惜。”
    林宝初只是心疼,县衙拢共就那么点大地方,地牢就占了四分之一。
    不利用起来,真的很可惜。
    “我只是想,看能不能改造一下,开个客栈什么的。”她越说越心虚。
    丰耕县一个客栈都没有。
    以后生意做起来了,那些从外面来吃饭的、来买东西的、来观光的,赶大车的……
    古代又没有高铁飞机,他们千里迢迢的来,总不能来了又走,连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吧?
    城市接待力差,直接影响经济。
    林宝初也是为了丰耕县的发展着想。
    “我这也不是说非要改造,只是先跟你们商量一下,毕竟咱们手头上还没那么多银子。”
    之前种的那一茬庄稼,跟福家做的那一笔生意,收获的粮食和那四百两。
    那都是属于衙门账上的银子,毕竟种的七百亩地是衙门的。
    这些钱和粮,将全部用在扶贫上的。
    她不能乱动。
    林宝初能随意支配的银子,只有她种菜卖菜、卖小龙虾、卖糖得来的银子。
    关于这一点,她必须做到公私分明!
    “嫂嫂,你真有魄力!”
    沈筝忍不住称赞林宝初,她的想法简直太大胆了。
    大胆到不像女子。
    可是,她还是对地牢住人的想法,保留看法。
    沈戟保持沉默,直到吃完饭,他都没有表达自己最终的意见。
    把地牢变成客栈,她怎么会生出这样的主意?
    ……
    春耕越来越近了。
    县衙这几天,几乎天天挤满了人。
    领粮种的告示一经贴出,县衙的门槛都被踩塌了。
    是真塌了的那一种。
    这次领粮种,林宝初没有让各村村长代领,再拿回村里发。
    她是想着,趁丰耕县现在阶级简单,百姓们能直接跟自己的帮扶人面对面时,抓紧建立县衙的公信力。
    所以才让各户户主自己到衙门来,按手印领粮食。
    “咋还要按手印儿啊?”
    办事大厅地方太小,朱金华他们临时搬了张桌椅出来,在外面的空地就支棱起业务了。
    他们每个人的桌子前,都挤满了来领粮种的百姓。
    可是一听说要按手印,大多数人都犹豫了。
    在这个时代,按手印对他们来说,不是认罪就是卖身。
    他们不敢轻易按。
    一个瘦小老汉,小心翼翼地护着到手的粮种,问:“能不能不按啊?”
    “叔,不按手印就得签字,你认字不?”商卓耐心道。
    商卓负责小沟村,来跟他领粮种的也都是小沟村的人。
    他们翻山淌水的过来,草鞋都破了。
    尽管他今天被问了无数次能不能不按手印,他还是很耐心,面带微笑。
    老汉摇摇头。
    商卓将之前按手印人的名单拿给老汉看,“叔,按手印是县衙的规定,您看,大伙儿都按了。”
    “而且您放心,我们按手印不是为了做啥,是为了日后还给你们发种粮补贴银的。”
    “啥?还有银子拿?真的假的?”
    “是真的。”商卓郑重其事,“咱们县衙啥时候说话不算话了?您看,县衙说给发粮种,这不是也发了吗?”
    那老汉一听这话,觉得有道理。
    粮食都抱在他怀里了,想必县衙不会骗人。
    于是兴高采烈的按了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