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牛峰汇款
作者:一亩花田   五零饥荒,九姊妹共立新门户!最新章节     
    韭菜切碎和面揉在一起,擀成面片,哪怕只加一点盐调味,也是十分美味。
    更何况二姐还将她们带回来的辣椒炒了一盘,吃的时候混合到面片汤里,又辣又香,吃的浑身冒汗。
    “今天这一趟没白跑啊,看这韭菜长得多好,菜站就没有这么新鲜的韭菜,真的太好吃了!”
    “时间来不及了,要不然给你们蒸一锅菜莽会更好吃。”
    都是洛市人,自然知道菜莽就是韭菜混合鸡蛋、粉条拌好后,铺在擀成薄面皮的饼子上,再卷起来,挤出褶皱,上锅一蒸,出锅之后切成段儿,蘸着蒜汁儿辣椒油一起吃,美味到爆炸。
    “明天一早我就去排队,买点豆腐回来,菜莽我不会,可我会蒸包子,我们蒸韭菜豆腐包怎么样?”
    原园也兴奋的讨论着,毕竟那么多的韭菜,够她们三吃个三五顿是没问题的。
    放久了蔫了就不好吃,姐几个当晚就规划好了怎么吃,韭菜面片吃过了,明天早上吃韭菜盒子,中午韭菜包子,晚上菜莽,如果还有剩余,就再包一次韭菜馅的饺子。
    几天下来,搞得拉出来的臭臭都是一股韭菜味儿,吃够了的小酒觉得自己实在吃不下去了,看着剩下一小把的韭菜,硬是说吃完了。
    没过多久,小酒就收到了翠菊姐姐带回家的信和汇款单???
    看到落款是牛峰的时候,她难掩心中好奇,她这未来姐夫莫不是领了那功劳?
    汇款单是整整五十块钱呢!
    信里面的内容也很简单,因为他们寄信审核很严格,但她也从中读出了他想表达的意思。
    无非就是东西已经找到,参与人员都有奖金,但他觉得这钱应该给她,所以就给寄过来了。
    小酒第二天拿着汇款单去邮局领了钱,自己又凑了五十块,打算回家的时候给四姐。
    出来十天了,再不回家说不过去,加上上次买的菜也吃的差不多了,于是小酒又给了原园一包一斤装的冰糖。
    “园子姐,这次你自己去吧,再换点菜回来晒菜干,我得回家一趟。”
    原园诧异小酒能随时弄到糖,但也切实能感觉到她家庭幸福,到处有哥哥姐姐给她汇款寄东西,所以有糖票也不足为奇,就很痛快的应下了。
    “行,你就甭管了,回家好好复习啊,别偷懒!”
    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小酒不怕费钱,早上让唐翠菊帮忙发了个电报,等她坐汽车到站的时候,她亲爱的爸爸已经在站内等着了。
    要不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呢,现在都不敢在外面等,直接进站内等了,生怕谁再将主意打到他闺女身上。
    当小酒将二两的精致透明酒瓶子递到陶昌义手里的时候,他伸手打量后,满是惊喜。
    “这啥酒啊,怎么以前没见过?”
    以前我没给过你,你当然没见过。
    这还是她在粮油区的角落里扒拉出来的,足足十几件呢,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堆积到那儿落灰。
    都是小酒瓶,看起来挺好看的,她费劲去掉了上面的标签,将酒瓶子刮得干干净净。
    “这是三十五度的二锅头,辛苦老爸来接我,你不抽烟,酒呢我妈也严格管控,你闺女我的本事也给你弄不来一斤装的,就凑合喝这二两装的吧?”
    “还是我这小棉袄贴心,别说,这酒我还真没见过。
    不过你爸我干的就是这一行,天天品酒鉴酒,所以不想让我工作之外喝酒,我就珍藏起来,等以后退休了,没事儿我就喝点尝尝!”
    又是几天没见闺女,陶昌义揉了揉她的头发。
    “今儿爸还得接待从市里面来的技术员,不能送你回家了,你就自己坐公交车回去,到镇子上你姐会去接你的,我已经给村里打过电话了。”
    一听老爹还打电话给生产队,小酒就更加不好意思了,因为自己被拐过一次,他们已经形成了下意识的反应,唉,她可真是,因小失大了。
    不过想到那些个金光闪闪的宝贝,又觉得自己被拐的值。
    当即听话的被老爹送上公交车,还贴心的给她交了五分钱的车费。
    “你先回去,我和你妈有空了就回家去昂!”
    车子到镇子上时,果然见站点站着她家向来不爱说话的八姐翠兰。
    “兰姐,兰姐,”小酒老远看到,拼命的朝她挥手,翠兰看到她投以宠溺的微笑。
    因为右眼弱视厉害,一缕刘海儿刻意遮盖住,剩下的左眼明亮闪耀,还是双眼皮,加上八姐自带的一股忧郁气息,即使穿着打扮极为朴素,也显得她比周围的女孩子更引人注意。
    一下车,翠兰就接住了小酒带回来的三斤小米布袋子,还贴心的拿着手绢帮她擦了擦汗。
    “累不累?累了就歇会儿,家里没车,我走过来的,一会儿咱往回走,看能不能蹭到谁家的架子车。”
    “哎呀不用姐,就这点儿路,咱俩走着回去挺好的,你和七姐学的怎么样?”
    “挺好的,今天接到电话就先过来接你了,暑假家里人多,我们都一起去上工了。对了,你小哥考上县一高了,你知道不?”
    “知道,走之前就知道了,说实话我也惊了一跳,我以为他能考上二高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能考上一高,就算被分到普通班,只要是一高,他就有希望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毕竟这年代是考上高中才能考中专或者大专的,有了高中文凭,上个中专出来,未来也吃喝不愁了。
    七姐翠凤和八姐翠兰也只上了一个学期的正式课,她们俩一个相差两岁,一个四六年,一个四八年,年纪在这儿放着,再加上特殊时期,能小学毕业就算不错了。
    “要不是姐姐们教了点儿,我们怕也不能那么快融入进去。
    也得亏人家是混合班型,一到三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
    我们俩毕竟年纪大,接受能力强,老师讲完这个,我们就听那个。
    渐渐地不但能跟上了,三年级也能做出来不少题。”
    这年代混合班型并不少见,老师少,学生也不算太多的情况下,都这么安排。
    一般就是一到三年级一个班,四五年级算是高年级,这两个年级放在一起。
    等熬到初中就好了,初中几乎没有混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