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冬去春来
作者:力量焊接   演变战役最新章节     
    “民以食为天。”
    经过王宫的走廊,脱去了狐裘披风的陆大古如此提醒自己。
    冬去春来,转眼又到冰雪消融,万类复苏的时候,来到本历史线第二十年,他又将面临各种公务。
    而其中在他看来除工业系统外最重要的事务正被他拿在手中:
    大古正拿着两本书,书名分别为《农书》和《救荒本草》。
    前者是近几年新修订的版本,凝结了他对作物改良、作物种植、土地改良等领域精研数十年的心血,为便于读者理解,他还就内容做了不少精修,总之,其中对气候判断、种植作物选择、工具制造及使用、选种、施肥等直到收割、晾晒都给出了系统性的指导方法,并追求【通用】,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地域的差异,保证人们在炎华大地上绝大部分区域都能依靠《农书》提升作物产量。
    全篇分十二卷,共计四十万字,足可谓“鸿篇巨著”。
    而后者可以说是前者的dlc,收录了500余种可食用的野菜,以供阅读者饥荒时期参考,提高活命的概率。
    在此,陆大古还顺手推进了下植物分类学,竭尽所能地排除了同期及既往人们描述植物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通过详细描述花的形状、颜色;果实种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植物生长环境类别等方面以提高阅读者参考时对植物的分辨率。
    然后是各种植物的食用方法:【生食法】—酸枣、酸浆草、芦根等皆可如此食用;【干藏法】和【腌制法】—用于长期储存食物,苋菜、苍耳子、竹笋等都可干藏,竹笋焯过晒干煠食味道尤好,榆钱、丁香苗、野韭、山葱都可腌制;【漂洗法】、【浸淘法】和【蒸煮法】—漂洗和浸淘可去除植物异味和不宜食用的部分,且能去毒,如黄精,书中写道,“山中人采根九蒸九曝,食甚甘美,应熟食,不熟则刺人咽喉”;【制粉食用法】—把果实、种子、根或树皮磨碎,过筛制成粉再食用,如榆树皮、野黍等,或提取植物淀粉,如葛根;【特殊处理法】—主要用于含有毒成分较多的植物.....
    “哗啦。”
    行走中,校验翻阅到这里的陆大古不自觉地皱眉,许多仗着不会生病、不会中毒的体质“趟雷”时遇到的植物带来的不适反应让他印象深刻。
    如白屈菜,又名断肠草。
    需加土煮熟再连土浸泡一夜,淘洗干净才可食用。
    此外对付众多有毒或微毒植物,炸、烧、炒、烫、蒸、煮、熬等各种手法针对不同食材轮番上阵。
    接着,酿酒植物、调料植物、纤维植物、养蚕植物几大类别,尽管和书名里的“救荒”关系不大,陆大古仍做了详细的补充。
    最后,大古非常不建议人们在非必要条件下过多地食用野菜。
    因为野生植物多多少少有对付食草动物的防御机制,未经人类驯化的植物所包含的生物碱、毒蛋白、苷类和酶五花八门,必然会给脏器带来压力,存在致病甚至致死的可能。
    当然,真到要命的时候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照着这本《救荒本草》能挨过饥荒就好,陆大古自信它能用很多年不过时,哪怕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纪,极端情况下,人们也能照着它啃绿化带。
    “王上。”
    手捧书籍,面无表情地拂退遇到的侍从和宫女。
    他将书收入怀中——其实是藏进【随身空间】——他依然对自己的成果感到不满意,认为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在后世的互联网上有个梗,说:“炎华人什么都能吃。”
    陆大古曾经也以此为乐。
    但成为无限军官以后,越是深刻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大古越笑不出来:
    这短短八个字,凝结着炎华大地上几千年的苦难史。
    为何炎华人少有对花生过敏者?
    因为过敏的人都饿死了,他们的基因没传递下来。
    人类也是种动物,饥荒年有过敏基因者因无法食用仅有的少量食物而死亡,从种群上看,后代产生过敏的概率就降低了,这正符合了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道理。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炎华稀奇古怪的美食那么多?
    因为饥荒年不吃就得等死。
    比如毛豆腐,古人怎么发现它能吃的?
    因为放坏了舍不得丟,吃了发现没死,油炸一下味道还过得去。
    许多有毒食物,如会导致过敏、严重者致死的魔芋,其食用方法也是人民为了填饱肚子摸索出来的:要么中毒,要么去死,万般皆为裹腹,古人别无选择。
    很多美食都是这样拿命试出来的。
    “王上。”
    迈入乾清宫处理公文的区域,一名农部大员和一名民务部大员已经等候多时,向陆大古齐齐躬身行礼,他微微颔首,算是回应,径直走到办公桌后,刚入座,立刻直入主题:
    “今天叫你们来,没有别的事务,就是要你们盯住下面的宣传和推广。”
    “无论如何,我要看到最新版的《农书》和《救荒本草》发往各地,下达到村镇。”
    乌黑眼眸平静地将视线扫过两张垂首低眉听候命令的面容:
    “四十万册书本已经在加印的路上。”
    “接下来,我要你们把各级官吏发动起来,竭力宣传普及这两卷书,下至始龀小儿,上至耄鳖老人,都必须知道,必须听过它们的名字。”
    “还有。”
    他的目光定在民务部大员脸上:
    “我不希望听到有任何人,无论什么人,抬高这两本书的价格。”
    现在,《农书》和《救荒本草》在汉国各个地方完全是以成本价售卖,甚至经过陆大古指派,等于倒贴钱。
    他把这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国家工程来做。
    在此,汉王陆古语气森冷地定调:
    “凡有违令者,罪同欺君。”
    两人对视一眼,然后无比郑重地向陆古躬身行礼:
    “喏!”
    他们退下了。
    殿内剩下陆大古自己。
    他翻开桌上的奏疏,看到了来自研究部门的好消息:
    燧发枪改进顺利,电报和矿石收音机技术进展尚可。
    燧发枪方面,主要是解决了击锤的问题,对弹簧作出改进,这种枪的原理就是扣动扳机后燧石在弹簧作用下重重地击在火门上,引燃火药,击发子弹。
    炎华早在战国时代就有弹簧了,陆大古只需要稍作改良,问题不大,他选择以钢制成,令工匠使用钻子将钢块钻成圆柱形,成为弹簧的轴,再将金属材料切割成一些长条形,逐一将其弯曲,形成弹簧的弹片,接着,将弹片放置在轴上,使其逐一弯曲,直到整个弹簧形成,又对制作好的弹簧进行切割和磨光,最终得到完整的弹簧。
    而燧石,为了解决高质量引火燧石的匮乏,大古选择直接上雷汞。
    总算达到了他心中的实战标准。
    至于电报。
    暂时只做出了有线电报机,它主要由电源电磁铁开关组成,两地之间通过电线连接,用按键电源继电器和地线组成闭合回路,当发送端按键按下,接收端的电磁铁就会吸合,根据吸合时间的不同,就能组成点、线和空格,传递信息。
    他心中叹息。
    如果有橡胶的话,能做的电线够多,通讯变革直接就能开干了,但目前只有作为替代品的杜仲胶,产量非常匮乏,除非他能一步到位,将无线电报造出来。
    重重限制拖慢了他的进度。
    不可急于一时,要耐心,大古,他告诉自己,要耐心。
    就当是积累科技树了。
    在这之前。
    无论如何,陆大古觉得应以填饱更多张民众的嘴为第一要务。
    “咔。”
    又翻开一本奏章,他的表情骤然微妙起来,这是他最近才注意到的事:汉国各地方的民众竟然给他建庙塑像,还冠以【中神君】的神名,这属实是他从未想过的。
    他觉得人们有这个精力建庙塑像,不如多耕点田,种些菜,来年多存些吃的,少挨点饿比什么都强。
    以及.....漆黑的眼瞳遥望远处。
    是时候发兵南下,平灭楚国了。
    他将彻底达成本历史线炎华的首次大一统,结束列国乱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