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这孩子是个实心眼
作者:断刃天涯   红楼:我是贾琏最新章节     
    我还是个孩子,我还是个孩子,我还是个孩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默默的从躺椅上站起来,生怕控制不住自己,贾琏坐在书桌前,拿起一本书。

    桂香的后续手段没发挥余地,读书状态下的贾琏,她可不敢打扰。

    再怎么受宠,打扰贾琏读书的事情传出去,大概就是一个赶出贾府的结局。

    桂香坐一旁默默的擦拭头发,心头的哀怨浓郁的挥之不去。非常的怀念去年那个时不时从后面掀起她裙子对女人充满好奇心的贾琏。

    这种状态下读书肯定是读不进的,贾琏取了炭笔来画小人书,一页四副画完时,心头的燥热降了下去,身边多了一碗冰镇酸梅汤,扭头拿起喝了一大口,心头的躁意散了大半。

    看看已经穿戴整齐的桂香,贾琏觉得有必要给她打個预防针,于是便耐心的低声道:“王家小姐的心性如何我并不清楚,人没过门之前看到的未必是她的本性。将来她过门了,若是容不下你,我都未必护的住你,毕竟我不能总是在家里呆着。”

    对于王熙凤的改造,贾琏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万一跟小说里的那个王熙凤一样呢?

    进门没多久便把贾琏身边的几个丫鬟打发了,这个打发可能是撵走,也可能是揪了错处打死了事。小说里的贾琏没有任何反应,未必是因为王家势大,应该是贾琏天性薄凉。

    这一点,从尤二姐身上的遭遇能看的清清楚楚,从头到尾,就是拿尤二姐当个玩物。

    天性薄凉对上阴狠毒辣,小说里的这对夫妻,也算是天作之合了。

    桂香在荣国府里呆的年数不少了,自然听懂了贾琏的意思,这大妇要是个善妒的,丫鬟提前上床的结果,好一点是送出门,最差的可能就是在某个井底做游魂。

    “那该如何是好?”确定了贾琏不是心里没自己,桂香喜悦之余,不免想要个口头保证。十五岁了,这个年龄嫁人也算是正当年。

    “我已经习惯了你在身边,将来夫人进门,我必与之说清楚,如她还是容不下你,只好在府外寻个宅子安顿你,免得我一个不注意,反倒害了你。”贾琏把话说清楚,这个事情王熙凤绝对能做的出来,至少小说里的王熙凤干这个事情一点怀疑都不用。

    “二爷心里有我就行。”桂香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有点无奈和遗憾的。她这样的出身,最好的结果就是赵姨娘为例子,中等结果就是配小厮,再差一点就是娘家接回去嫁人。

    谢师宴这个陋习,即便是县试也不可避免,毕竟县令让你过了,按照读书人的逻辑,就是对你有老师之实了。很操蛋的陋习,这个时代却被当做理所当然。

    这个事情的底层逻辑是这样的,做官的都是读书人,考试的也是读书人,读书人自然要抱团的。用现代人的观点看这个现象,这叫士大夫阶级勾结在一起,共同维护阶级利益。

    你可以不接受这套理论,那样就是另类。

    贾琏在一群考生中无疑也算另类,但他既然选择了科举之路,就得来谢师宴。

    县试取五十人,贾琏排第四,所以没必要坐前排,而是在角落里找个位子坐下。

    王县令最后一个出场,一群人顿时排队上前见礼,贾琏想了想没在最前,也不选最后,混在中间。大家轮流上前见礼并敬酒,顾楠第一个,学生们都是一干到底,王县令只是微微碰一下杯子就算喝了,略微鼓励一两句就算过了。

    轮到贾琏时,王县令看着贾琏一口干了,表情复杂的开口:“贾琏,文章作的不错,算经居然是满分。这卷子是钦天监的算经博士出的,大兴、宛平两县就一个满分。出乎预料!”

    贾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这最多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题,做满分很骄傲么?

    “回县尊,学生个人比较喜好算经。”贾琏只能这么回答了,不能说算经不重要吧。

    “你算经能满分,经学文章自然也能更好,圣人学问提纲建领,不通则难成大事。算经学的再好,最多就是去国子监或钦天监。你可知道,不学无术所谓何人何事?”王县令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看着很为贾琏着想。

    贾琏要是不知道“不学无术”这个典故,搞不好就载王县令手里了。

    因为这典故出自《汉书》,讲的是霍光在面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时,因为不读经文(这里指《春秋》),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其中一个例子是有人冒充戾太子,霍光乱了阵脚,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王县令的意思听起来是要做到臣子的巅峰呢,就得读好圣人的文章。

    贾琏想到的是另外一个事情,霍光行废立之事,这在封建王朝里是怎么都洗不干净的事情。尤其是在理学的范畴里,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所以,搞不好这就是一个深坑。

    贾琏很果断的直接断了王县令坏心思的可能,大声回应:“霍光行废立之事,琏深厌之。”

    王县令也就是不知道“我草”这个词,不然能当场喊出来。这小子连这个都懂的么?

    会这么想很正常,八股取士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很多读书人不读史书,甚至连唐诗宋词都不读,更比提什么汉赋了。读书人在四书五经这个小圈子里的狂卷,哪有闲心读闲书。

    八股取士真是危害巨大,表面上看起来最公平,实际上读书人的思想都被局限在这几本书里头了。从皇帝的角度来看,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要点个大大的赞,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八股取士必然导致极致的思想保守。

    王县令是老油条了,自然不会有什么尴尬的表现,哈哈一笑带过道:“这就好,这就好。”

    什么意思呢?实际上霍光这个人本身没太大的问题,对汉武帝的忠诚满满,缺点是没有约束好家人。但这人啊,你看他的时候换个角度,总能找出问题来的。汉书对霍光的评价不低,放在现在理学当道,废立之举就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所以啊,但凡贾琏稍微不注意,被这老东西带了节奏,没准就得被扣上一顶“xx信徒的帽子”。西汉那会的《春秋》的地位和理解跟现在也不是一回事,霍光当政那会,出现过儒家要求刘氏禅位的呼声。

    要不怎么说坏不过读书人呢?这个王县令明显是没少读书的,他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别的不敢说,王县令肯定是读过《汉书》,并且下了工夫的,不然也做不到悄无声息的给贾琏挖一个坑,本以为十四岁的娃娃手拿把攥,没曾想贾琏居然躲过去了。

    贾琏现在也不能把王县令怎么地,只能先默默的记在心里,将来找机会报复。这老东西,太阴毒了,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

    贾琏这边生活恢复正常,恢复每日去青云书院读书的节奏,准备八月的府试。

    张廷恩这边一道奏折递上去,在朝廷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借而不还,名为借,实为窃也!臣恳请明发上喻,勒令限期清欠,到期不换者,或扣俸禄,或去职罢官,视情节轻重而定。”

    张廷恩的奏折里这段话可谓石破天惊,这是国库的钱啊,有必要这么狠么?

    不狠不行,因为国库没钱了,西域叛乱,抽干了户部的银子,接下来国家有点风吹草动,拿什么银子来应对?张廷恩在奏折里还说,有据可查的借款总计一千三百三十万两,民间借贷还要付利息,现在朝廷要求还钱,不用付利息,已经是有恩于借钱的官员了。

    一边从国家领取俸禄,一边好欠着国家的钱不还,就这还好意思称忠臣?

    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总之张廷恩的意思很明白,这活不掀桌我干不了。当然张廷恩也可以拖着,但是拖着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这话没说,但意思大家都明白。

    这份奏折上了之后,承辉帝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暂时留中。张廷恩请求面见,承辉帝没答应接见他,只是让人回话,容朕三思。

    贾琏知道这个事情还是从课堂上听同学议论,班上一半的学生是官宦子弟,这消息自然传的很快。贾琏听到具体信息后也麻了,张老师这是要疯啊。

    上次见张廷恩的时候,贾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这活没法干。以张廷恩的聪明,肯定会慎重考虑的,不能为了所谓的皇帝的信任,把自己陪进去,成为官场的公敌吧?

    不行,我得给张廷恩想个办法,这老师不能就这么没了,这大腿抱上容易么?不能就这么断了,这会影响我今后科举的。

    思来想去,贾琏一直在课堂上走神,方老夫子叫了几次都没反应。

    直到身边的人捅了一下,贾琏才反应过来,赶紧站起回应。方老夫子也没发火,淡淡道:“下课后到办公房来一趟。”

    上午下课后贾琏去了办公房,方老夫子见了贾琏也没训斥的意思,而是心平气和的对他讲:“张先生多年宦海,他的事情不用伱操心,还是专心读书,争取年底有所斩获。”

    贾琏听了叹息一声道:“张先生这是何苦呢?”

    方老夫子没多说,挥手示意他走人,贾琏等下午放学,立刻就奔着张廷恩家里去了。

    张家这会看门的老仆换了个年轻的内侍,贾琏见了心头一惊,还是上前说话。

    得知来看望张廷恩的学生,内侍让他进去。这才过去一天的工夫,张廷恩身边多了两个侍女,站他身边打扇伺候着。看见贾琏跟着内侍进来,张廷恩放下手里的笔,皱眉道:“你怎么又来了?”贾琏上前笑道:“这不是不放心先生的身体么?”

    说着话,贾琏眼神在两个侍女身上略过,张廷恩立刻会意,淡淡道:“你们先下去吧。”

    贾琏等侍女下去了,这才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君恩深似海,会淹死人的。”

    张廷恩淡淡的笑了笑,没有回应的意思,贾琏心道这先生大概是不打算回头了。心道,张廷恩看来是只想着谋国,不想着谋身了。不然以他的才智,不至于这么莽。

    “先生,事情太大,您一个户部侍郎能担的起么?为何不请陛下委派一个皇子来领衔呢?如此一来名正言顺,事情办成了,有功皇子可以分大头,有过皇子可以少担一些,陛下还能看看,哪位皇子愿意为君分忧。”

    张廷恩听了心头一惊,这是个十四岁的孩子能想到的办法么?前面有个皇子顶着,这么做最坏的结果,张廷恩最后能活下来,不至于被逼着做主父偃,用自杀来平息外界的怒火。

    贾琏见张廷恩低头不语,知道他心动了,当即又道:“先生,当断不断,必受其害。”

    张廷恩摇摇头:“不着急,容我想想。”贾琏见状直接闭嘴,这位先生看来是被心中所谓的志向给冲昏了头脑。当皇帝的想清欠,你想做点事情,两下一拍即合,一开始就该讲条件的。不能直接莽上去,这种事情不能也不该一个人抗。

    这家里多出来的内侍和侍女,毫无疑问是皇帝派来的,这是派来照顾你的呢,还是派来监视你的呢?这个问题你得想想清楚。又要你做事,又不给你承担压力,还不给足够的权利,这是让人做事的道理么?

    得,我还是少说两句吧。

    “如此,学生告辞。”贾琏打定主意,今后还是别登门了,太操心了。

    次日,张廷恩被皇帝叫进宫里,私下奏对时,承辉帝先问一句:“贾琏又去看卿?”

    张廷恩听了正色回应:“陛下,贾琏这孩子是个实心眼,他关心臣的身体,不避人言,心性上佳,难得的很。”

    承辉帝好像自言自语的笑道:“三皇子还跟朕提了,让贾琏给他做个伴读。”

    张廷恩一听这话就立刻大声道:“不可!”说完才意识到失态了,赶紧跪下:“臣失礼,臣有罪。”

    承辉帝倒是一脸笑容的抬手虚扶:“起来吧,朕就是随口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