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新闻的播出与众人的激动
作者:五志   春见秋实最新章节     
    第一天的新闻,主要是集中在杨欣的身上。

    讲了他一个大学生,放弃城市里面的优渥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乡,带领乡亲们栽种耙耙柑。

    并在耙耙柑成熟之后,亲自跑到县城的水果市场推销,甚至不惜放下大学生的身段,摆摊卖果子的事迹。

    这年头的大学生,还是有些含金量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去肉摊卖肉,引得全国轰动和讨论。

    杨欣就读的农业大学,虽然比不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门高校,却也是一所不错的大学。

    可他却放弃了留在城里面工作的机会,跑回山里面去种耙耙柑。

    这个新闻一经播出,立刻在蒲县引起了轰动。

    人们一边讨论着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山村种田,到底是一种人才的流失和浪费呢,还是真的能对落后、贫穷的山村带去知识的力量,协助他们致富,摆脱贫困?

    一边又在好奇,出现在新闻节目里面的耙耙柑,真的有那么甘甜好吃吗?

    尤其是看到电视新闻里面,记者孙怡在杨欣的盛情邀请下剥了一个耙耙柑吃,连呼好甜好吃,他们就忍不住口舌生津。

    一些吃过耙耙柑的人,在听到了身边人的讨论与好奇后,又会带着几分优越感与炫耀的告诉身边人,耙耙柑确实甘甜好吃,他们吃了一个想二个,根本停不下来。

    过年前后能够买到的新鲜水果不多,耙耙柑的出现,无疑是弥补了这一缺陷。

    再加上电视新闻的宣传,以及身边那些吃过耙耙柑的人,炫耀式的吹捧,自然就让不少人,跑去水果市场购买耙耙柑了。

    耙耙柑在蒲县,也因为这一系列的缘故,一炮走红。

    杨欣也是在看到水果商人络绎不绝赶来牛村收耙耙柑的情况后,知道了耙耙柑一定是卖的非常好,从而放下了悬在心里面的石头。

    在这之前,他虽然是对耙耙柑充满了信心,相信凭着耙耙柑的口感、质量,一定能够有市场、卖得好,可是心里面免不了还是会有些忐忑和紧张。

    现在他总算是可以彻底的放下心来,好好的睡上一觉,为后面的发展与安排做计划了。

    和杨欣不同,牛村里面的村民们,就没有这些考虑了。

    他们这段时间非常的高兴,连带着让这個年也变的热闹非凡。

    高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耙耙柑卖得好。

    种了耙耙柑的人,在过年前,靠着耙耙柑卖了一大笔钱,置办了不少的年货物资,终于可以过上一个富裕年了。

    没有种耙耙柑的人,虽然对同村的人充满了羡慕和嫉妒,但同时也很高兴。

    因为耙耙柑确实卖得好,他们以后改种耙耙柑,就不必担心卖不到钱了。

    高兴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他们上了电视。

    因为不知道县台会在什么时候播放新闻,从孙怡走了后,全村的人,一到县台新闻的播放时间,就会齐齐守在电视机前。

    这年头,电视机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在牛村这个并不富裕的地方,有着电视机的人家还是不多。

    为了能够收看到这段新闻,许多没有电视机的村民,还特地跑到邻居家里面去蹭电视,又或者是跑到幺店子,一群人守着店里的小电视机。

    就是为了看看电视里面的牛村是个什么样子,同样也是想要看看自己有没有上电视。

    于是乎在第二天,县台新闻里面出现了关于杨欣的采访时,整个牛村都轰动了。

    看到杨欣在水果市场里面推销的画面,不少去过水果市场的人,都在向家人、邻居说‘对对,这里就是县城的水果市场’,‘这个水果市场我去过,里面很大,水果多得很’。

    那口气那腔调,仿佛他们不是去过水果市场,而是这个水果市场的老板一样。

    和旁人不同,许先国和春晓等村上的干部,看到的却是杨欣为了推销耙耙柑,做出的各种尝试与努力。

    这让他们很是感慨。

    一个大学生,甘愿放弃城市里面的优渥生活与远大前景,回到条件落后的山村来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

    杨欣不是喊口号,也不是把这个事情当成噱头,而是真真正正,在为了这个目标奋斗。

    “我们不能让杨欣付出了心血和代价,到头来却没有个好结果……”

    许先国坐在自家堂屋里,看着电视里面的新闻,拿起旱烟想要抽一口,又想到春晓在这里,便放了下去,转而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村委会的房子里面没有电视机,春晓是在许先国的家中蹭的电视看,听到了许先国的话后,她用力的点了点头:“等到分红完了,得重新做一个合作的方案。”

    很显然,村民之中,有人动了别样心思的事情,他们是有所察觉的。

    大部分的村民,并没有从采访中看出杨欣的不容易,只是觉得他上了电视非常了不得。

    同时又觉得可惜。

    因为这一天的新闻内容,主要是集中在杨欣身上,画面也是放在的县水果市场,以及对于农业局领导的采访上面。

    好在新闻结束的时候,提到了还有下一期,并播放了几个牛村的画面,这才让大伙儿在遗憾的同时,又充满了期盼。

    至于杨欣,在第二天,上门来的媒婆就差点儿将他们家的门槛给踩烂,搞的杨欣哭笑不得。他哪有心思应付这些媒婆,找了个理由跑去果园‘避难’。

    杨先洪和郑祥蓉,刚开始的时候还很欢迎这些媒婆,毕竟娃儿现在有了出息,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个人问题终身大事。

    但他们也知道,杨欣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所以没有轻易作出答复,只是好生接待了这些媒婆。

    不过到了后面他们也有些不堪麻烦,找了个借口,跟着杨欣一块儿跑去果园待着,乐得个清净。

    等到后面一天,县台新闻给出了牛村的画面后,整个牛村的人再一次轰动了。

    这天的新闻时长很足,从孙怡跟着杨欣到了牛村,到采访村民们热火朝天忙丰收的景象,以及拿到钱后高兴、激动的表情,全都给放了出来,期间甚至还插了几段道路崎岖颠簸难行的画面。

    牛村的人对于这条新闻,从头激动到尾,情绪在这一天里飙升到了顶峰。

    有人在电视新闻里面,看到了自己家的果园,急忙呼唤旁人快看:“快看,快看,看到了吗?刚才闪过去的那个画面,是我家的果园。哈哈,我家果园上电视了!”

    紧接着,这人又懊恼后悔了起来:“哎呀,我应该在果园上面挂个牌子的,这样才能让别人知道,上了电视的果园是我家的。可惜呀,为什么我之前没有想到这个事情呢?”

    还有人接受采访的画面出现在了电视里,更是激动的大叫着‘我上电视了’之类的话。

    他们本来是想要再说点儿什么炫耀一下,可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只能一个劲的拉着别人,激动的问:“看到没有?我刚才上电视了!”

    紧接着又后悔自己上电视的形象不够好,遗憾地说:“我当时说要回家换身衣服,把以前结婚时候穿过的那套衣服翻出来,结果孙记者说不用,就那样便好。哎呀,我当时就不该听她的,瞧我那身,脏兮兮的,像个什么样嘛!”

    结果他的这番话一出口,就遭到了旁人的打趣。

    有人说他要是真换上了结婚时候穿的衣服,孙记者恐怕就不会采访他了。

    也有人说就他现在的身材,穿上当年结婚时候的衣服也不见得合身合体,反而更古怪。

    还有人感到失望,嚷嚷着说他明明也接受了孙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播放出来的新闻里面却没有他的画面?

    然后就惹来了周围人的嘲笑,说那天采访的时候,他紧张的话都说不出来,这样的画面放在新闻里面岂不是惹人取笑?没有给他放上去才是对的。

    那人被周围的乡亲打趣的脸都红了,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能小声的嘟囔,也不知道是在说些什么。

    而第三天的新闻,播放的内容则是耙耙柑在蒲县的大卖景象。

    这几年,城里面的人收入有了增长,开始追求起了高品质的生活,而在过年前后,新鲜的水果不多,耙耙柑不仅口感佳,还上了县台的新闻,又是从日本引进的,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这年头的人,对于国外的东西还是很追捧的,水果也不例外,红富士的热销就是例子,买耙耙柑就算不自己吃,拿来送礼也是相当不错。

    何况耙耙柑还是产自自己县城,让蒲县的人多少有点儿骄傲感在心头,多种因素加在一起,引发热销也就不奇怪了。

    牛村的人,看到耙耙柑在县城里面的热销场面,都是很惊讶。

    这几日里,水果商人络绎不绝,让他们猜到了耙耙柑肯定卖的很好,却没想到这么受欢迎。

    以至于不少人都在感叹,说自己确实老了,看不懂现在的水果行情,还得是杨欣这样的年轻人,才能摸准市场的脉络。

    到了后面,耙耙柑不仅是在蒲县火爆,还卖到了周边县市,卖到了省城。

    在这些地方,耙耙柑同样是受到了欢迎,吃过的人都说好。

    甚至还有人把这两年里流行的广告词给改了,说什么‘送礼就送耙耙柑’,倒还真的是引发了一场送礼就送耙耙柑的热潮。

    毕竟过年期间,谁都要走亲访友去拜年,往年都是拎些什么奶粉呀、饼干呀、罐头呀之类的东西,哪有新鲜的水果更吸引人?

    更不要说这水果还是今年最热门的,电视、报纸上都有报道,拿它送礼,送的人有面儿,收的人也高兴。

    耙耙柑如杨欣所愿的打开了局面。

    然而一些麻烦,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