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作者:高山兮流水兮   穿越红楼梦的真缘最新章节     
    话说宝钗凝视的那颗璞玉,它源自大荒山青埂峰下的一块石头,如梦如幻,带着前世的记忆和后世的期盼。

    那一天,女娲在此炼石补天,遗留下了这青埂峰的印记。金石无彩,玉石无光,只有那白骨如山,宛如一曲遗忘的姓氏。然而,癞僧所镌之篆文却独存于此,幻相生臭,真体微小,却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故事。

    在灯光的映照下,借着酒意观赏那微小的字迹,一丝不苟,亦可人亦入心。它们如梦如幻,来世今生,讲述着青埂峰下那段宝黛共演的《红楼梦》。那是一段失了本真、却存新貌的故事,细腻入人心。凡人得悟,因果循环,皆因青埂峰下之印。癞僧所镌之篆文如画,尽释宿命之谜。

    宝钗看完后,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嘴里轻轻念叨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后,她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做什么?”莺儿嘻嘻地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是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凑过来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字?我也来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她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却缠着她,哀求道:“好姐姐,你怎么让我看看呢!”宝钗被他纠缠不过,于是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錾上了,所以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宝钗的双手在红袄的领口上轻抚,如同在琴键上弹奏一首无言的交响曲。她羞涩地解开上衣排扣,犹如晨曦中的晓风,徐徐展露出她丰满雪白的脖颈和肩膀,那如玉般的肌肤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是黑夜中的明星。

    当她瞥见宝玉那直直盯着她的炽热眼光,她的心头如同被小鹿乱撞,羞涩的红晕在她的脸颊上扩散。她小心翼翼地伸手进大红袄的深处,取出贴身佩戴的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犹犹豫豫地递给宝玉。

    宝玉在接过璎珞的那一刻,他的双手轻微地颤抖,如同在抚摸一件举世罕见的珍宝。他凝视着璎珞两面镌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八个字,他的脸上泛起一阵如发现新大陆的惊喜。

    他细细地品读着这两句诗,脸上的笑容不禁渐渐绽放。他轻声道:“这八个字,似乎与我有些相似。”

    贾宝玉沉思起来,他的玉上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意味着只要不丢失,就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而宝钗的金锁上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寓意着金锁不丢失,就可以保她无灾无病,青春永驻。

    “这是癞头和尚给姐姐的诗句,”金莺轻声说道,“他说,必须要镌刻在金器上。”她的语气充满神秘而微妙的情绪,让人在心中暗自揣摩。

    宝钗看着他们两人,一个羞涩一个热切,她的心中涌上一种奇妙的情感。她瞥了莺儿一眼,突然打断她的话。“还不快去倒茶!”她佯装嗔怒,语气带有些微的不满。尽管她的话语中充满了责备,但她的眼神却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期待。

    宝玉和宝钗的情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他们的命运似乎在这神秘的诗句中交织在一起。而那八个字,如同命运之轮一般,开始缓缓转动。

    他知道,他不能实话实说,不能告诉她他刚从一场关于癞头和尚的梦境中惊醒。梦中的癞头和尚像是一道诡异而模糊的影子,胡诌乱扯了一通“金簪雪里埋”的预言,让他感到心悸,而他深知,如果告诉她,她或许会恐惧,或许会失望。于是,他微微摇头,“你还有咳嗽吗?”他轻声低问,话语在微风中轻轻消散。

    然而,宝钗似乎并未听到他的低语。她的注意力已被其他事物吸引,她的眸光落在莺儿身上,带着一丝责备。“莺儿,我不是让你去倒茶吗?”她淡淡地说道。莺儿立即垂下头,快步离去。

    “你会没事的,有我在。”宝玉轻柔地对宝钗低语,声音里充满了信心与温柔。“然后,他淡淡一笑,如春日的阳光,带给她安慰与力量。

    寒风凛冽的冬日,贾宝玉与薛宝钗并肩坐在暖意融融的屋内。他们的对话如涓涓清泉,暖和而和煦。宝玉,这位贾府的宠儿,生来就带着玉的灵性。他聪明伶俐,有着纯善的内心。他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如猫眼一般,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猎奇与探索。而宝钗,美丽端庄、沉稳内敛。她身上那阵奇妙的气息,像一团迷雾,深深吸引着宝玉去探寻。

    宝玉瞥见宝钗床幔上悬挂着一支玉笛,心中不禁泛起微澜。他依稀记得那日在螃蟹诗歌会上,宝钗那如天籁之音的笛声,如晨曦初现,令人陶醉。他抑不住心中的好奇,便向宝钗询问当日吹奏的是何曲子,它又有着怎样的来历。

    宝钗微微笑,那笑容如春水微波,她轻声道:“那日我吹奏的曲子,名叫‘梅花三弄’,它本是一首笛曲,后来也成为了琴曲。”她的声音仿佛是微风轻拂着琴弦,低沉而优雅。

    “梅花三弄”,宝玉重复着这个美丽的名字,它像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乐章,引领着他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宝钗娓娓道来,她说起了那个在东晋的都城建康,王徽之应召而来的故事。那日,王徽之乘坐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遇到了桓伊。尽管两人并不相识,但船上一位客人的一句话,让王徽之知道了这位高官贵胄的身份。他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在这简短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徽之的自信与洒脱。

    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欣然应允,下车上船。他坐在胡床上,出笛吹奏起那“梅花三弄”,笛声高妙绝伦,令人如痴如醉。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这就是那个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的晋人的风范,它由此事可见一斑。

    宝玉听着宝钗的讲述,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场景之中。他感到了那种脱离尘世纷扰的宁静,那种心灵的自由与思想的灵动。而那支玉笛,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向古老文明的大门。

    随着宝钗的讲述,宝玉仿佛看到了梅花盛开在桓伊的笛声中,如诗如画。他感受到了王徽之的自信与洒脱,那种无拘无束、磊落洒脱的个性。而桓伊那高妙绝伦的笛声,则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

    “梅花三弄”,宝玉心中默念着这个美丽的名字,它如同一首优美的诗歌,令他感受到了古老的文明与现代的情感交融。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仍能从这些古老的故事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感受那种永恒的美与力量。

    宝玉与宝钗相对而坐,两人沉默着,仿佛在品味着那个美好的故事带来的甘甜与宁静。他们的心境在这片静谧中得到了升华,一种深深的情感在空气中流动。这就是他们所追求的——那种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传承,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姐姐,你身上是什么香气?我以前从未闻到过这种味道。”宝玉突然又兴奋起来,他凑近宝钗,目光诚挚地望着她。

    宝钗淡然一笑,犹如春日里的暖阳,照亮了周遭的一切。她眉眼一弯,轻声细语道:“我最讨厌用香料熏衣服了。好好的衣裳,为什么要用香料熏呢?”

    宝玉听后一愣,心想这世间竟有人对香料不感兴趣,倒也稀奇。他挠了挠头,仍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那这究竟是什么香气呢?”

    宝钗沉思了片刻,脑海中闪过一丝灵光。她如秋水般的眼眸里涌动着笑意:“对了,是我早上服用的冷香丸的气味。”

    宝玉闻后,只感觉心旷神怡,忍不住流露出惊喜之色:“什么‘冷香丸’,这么好闻?好姐姐,能不能给我一颗尝尝呢?”

    宝钗闻言,忍不住笑出声来:“你又胡闹了。药是随便乱吃的吗?”虽然嘴上这般说,但她心里却明白,宝玉不过是出于好奇,想要尝试这冷香丸。于是她微笑着摇了摇头:“这可不成。冷香丸是我特意找医师开的,可不能给你乱吃。”

    自此之后,宝玉对宝钗身上的冷香丸气味愈发痴迷。每每与宝钗相处时,他总是忍不住细细品味着那淡雅宜人的香气。而宝钗也乐于将冷香丸的知识分享给宝玉,让他对这种奇特的药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冬日的严寒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春日的暖意。而那股冷香丸的气味,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淡薄。然而它却像一段旋律,永远镌刻在宝玉的心中,引领他走向一个奇妙的旅程。

    在这个充满诗意的旅程中,宝玉为了调配出那独特的冷香丸气味,四处寻访名医,学习医药知识。而宝钗则以自己的智慧和善良引导着他,使得这段旅程充满了温馨与欢乐。

    在一个春日的清晨,宝玉轻轻舔了舔那颗丸药,只感觉舌尖上传来一阵清香微甜的味道,犹如品尝甘露一般美妙。他不禁欣喜若狂:“好姐姐,成功了!”在马腾腾和韩清清的帮助下,终于成功调配出了冷香丸,后世改进提炼为“氨茶碱”药片,是一种治疗哮喘病的良药。

    宝钗看着他那喜出望外的模样,心中也是满满的欣慰。她淡然一笑:“只要心中有爱,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