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汤若望
作者:云在天外   明祚最新章节     
    朱由检看着手捧拜帖的随身内侍王承恩,一脸无奈,“王伴,孤说了多少次,这些拜帖一概不收,你怎么还接。”

    朱由检自从来到大明,一直不敢多事,虽说他不是主修明史,却也是个实实在在的文史工作者,他可是记得他的那位皇兄,大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位七年,也就是说天启帝在明年就会驾崩,然后就是他有惊无险地登基,逼杀魏忠贤,众正盈朝,再然后天灾不断,建奴扣边,民乱遍地,十七年后带着眼前这个太监在煤山一颗歪脖树下了此残生。不管十七年后如何,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韬光养晦,等到登基那天。

    所以朱由检从进了信王府就闭门谢客。可烦不胜烦的是,他移宫信王府还不到半个月,接到的拜帖已经多达七八十份,其中还不乏持有朝中重臣和勋戚荐书的,虽说大半递拜帖的人都是白身,意图进入信王府做个王府管事,但门下的太监不敢自专,还是把每份拜帖和荐书都拿给他看看。眼前的王承恩脑子尤其轴,自己说了几十遍还是要拿来给自己,只得无奈地挥挥手,让他下去。

    拿起书桌上的《梦溪笔谈》,正要继续读下去,就见徐应元匆匆的迈着小碎步进书房。来到朱由检面前,“千岁,老奴把那洋和尚找来了。”

    朱由检一愣,旋即明白他说的是谁,“是汤若望吗?他在哪?”

    “就在前殿候着,千岁可是想现在就见他?”

    “那便带进来吧。”

    不一刻徐应元便带着一个扎着儒巾碧眼大胡子的西洋人来到书房,看模样估计有四十岁,那西洋人方一进入书房,便向朱由检跪下拜了三拜,正是百姓见亲王的两拜礼,随即一口流利地官话拜谒,“草民汤若望拜见信王殿下。”

    朱由检示意他起身赐座后,有些好奇地问:“汤大师对我大明的官话说得倒是颇为熟稔啊,乍一听还以为大师是京师人呢。”

    汤若望不慌不忙,“草民自万历四十八年来大明,如今已有七年,草民日日说大明官话,时间久便说得熟了。另外大师云云草民实不敢当,信王殿下称呼草民名字即可。”

    朱由检颔首:“那孤便唤你汤先生吧,孤听说你对天文地理,百工之学颇为精通,故此才将你唤来,咨询一二。”

    “精通二字,草民不敢,信王殿下但凭吩咐。”

    朱由检想到现如今正是大航海时代,西方人的脚步已经迈向东方,而东方却对西方一无所知,正好了解下西方诸国的状况,便问道:“听说汤先生家乡在佛郎机,距我大明万里之遥,先生是如何来的?”

    汤若望想了想向朱由检解释起来,“草民的家乡其实是在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佛郎机只是欧罗巴诸国之一,因最早与大明有商贸往来,因而大明误以为欧罗巴诸国都叫佛郎机。”

    “哦,你且先给孤讲讲这泰西之地诸国都是个什么情况。”

    汤若望整理着语言说道:“草民的家乡欧罗巴是一片如大明一样的大陆,大明是东面靠海,欧罗巴是西面靠海,若按面积来算,欧罗巴比大明要大一些……”

    “大胆,泰西蛮荒之地也敢与大明比肩,”徐应元一声怒喝打断汤若望。

    “不妨事,你继续说。”朱由检见状连忙安抚,心下却想着,现今这个时代,整个大明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荣耀里,只是全天下人都想不到,未来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欧罗巴诸国将全面赶超脚下这片东方大国。

    “欧罗巴地方虽大,但是国家却多,大小王国公国有几十个之多,有些像东土的战国,若说物华天宝,确实不如大明上国。”汤若望斟酌着语句。

    “泰西之地国家如此之多,想来也不太平吧,先生详细说说。先讲讲都有哪些强国。”

    “欧罗巴诸国里诸如艾斯巴尼亚、法兰克、尼德兰、盎格鲁、奥斯图里亚、罗斯等国是为强国,还有诸多小国……”

    朱由检听得云山雾罩,他倒不是不知道欧洲列强都有哪些,只是大明现阶段对欧洲了解确实太少,听汤若望对国名的翻译,完全是音译,根本就搞不清哪里是哪里。当下打断他,“先生可有泰西舆图?”

    “草民没有,但是京师大教堂倒是收藏着一份世界舆图,是耶稣会金尼格会士按照利玛窦教士所著的《万国坤舆全图》复原的摹本,原图本来是在宫中,只是听说失窃,草民也不知真假。”汤若望叹口气,这样一份舆图,放在欧罗巴都是一件至宝,可惜大明人却是只当做个珍玩,并不爱惜。

    “徐主事可知道此事?”朱由检看向徐应元。

    徐应元回忆一下,“老奴倒是有点印象,大概是万历三十年左右,神宗皇帝似是将一套西洋人的图册拿来赏玩,还让画师临摹,没过几日这套图册便遗失,神宗皇帝杖毙数名内侍,其中一个还是老奴的玩伴。”

    朱由检听后也不由遗憾,“如此真是可惜,这套舆图若是还在宫中,孤说什么也要向陛下讨来复刻一份。”

    “殿下倒也不必担心,金尼格会士是以利玛窦先生的底稿摹刻的,草民也见过,应是与原图并无二致。原本金尼格会士是经常携带的,但天启四年金尼格会士去陕西传教,因怕有闪失,就将舆图与他从欧罗巴带来的七千余册图书放置在京师大教堂,委托专人保管……”汤若望正要继续说时,却被朱由检打断。

    “等等,你说这个金尼格从泰西带了七千余册书籍?”

    “是的,殿下,金尼格会士一直有个梦想,他想将西方的知识带到东方,为此他还为自己做了一个西书七千传播计划,并且一直在筹集资金想在京师建一所图书馆,就是类似大明国子监藏书阁那样的供人读书的场所,可惜他来大明二十多年,也没几个人感兴趣,所以他只能把这些书放在京师大教堂,自己出去传教。”汤若望不无遗憾地说道。

    朱由检突然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他找汤若望,正是想从汤若望这里套取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大航海时代地理发现进程的情报,没想到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原来这么早就有人把西方的知识带过来。他想了想觉得奇怪,为什么在自己了解的历史里,没这档子事儿呢。他不知道的是,金尼格的计划最终流产,后来经历明末战火大部分图书散失,直到民国时期找到部分散失书籍才重新界定这段历史。当下朱由检迫不及待地问道:“先生可知道,这些都是什么书籍?”

    “包括一些欧罗巴古典名著和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的神学、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为募集新书和仪器,金尼阁会士漫游欧罗巴诸国,甚至通过教会向诸国王室提出请求,终于才收集精装图书七千余部,他来大明的时候就全部都带来。”说完汤若望有些奈然地继续说:“说来惭愧,草民便是被金尼格会士带来大明的,一同来的就有这七千余部图书。”

    朱由检来了精神:“这些图书可否借孤观摩一二?”

    “借与殿下倒是无妨,可惜这些图书都是用欧罗巴诸国文字书写,金尼格会士曾找艾儒略、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王徵、李天经等人翻译汉文,可惜人手不足,至今也只翻译几十本,草民回去就把这些译本收集起来拿来给殿下。”

    “如此甚好,烦劳汤先生,孤自幼喜欢杂学,正好便看看翻译好的书册。”

    听了这番话徐应元一愣,他自天启元年随伺朱由检,六年来,深知信王是个不喜欢读杂书的,怎么今天见这洋和尚,却转了性子。正想着却听朱由检说道:“徐主事,你着些人手帮着汤先生取书,莫要遗失损毁。”徐应元连忙应是。

    只听朱由检继续吩咐道:“汤先生,你与徐主事先去取书,回来咱们再详谈。”

    汤若望与徐应元连忙应诺去了。

    约莫一个多时辰,两人带回一车书籍,十几个内侍在汤若望的指导下,将朱由检的书案排满书,朱由检粗略一看,可不是几十本,足足有两百余本。

    正自疑惑,却听汤若望回禀道:“信王殿下,草民将教堂内成册的汉文书籍都取来了。”

    朱由检将排在上面的书册一看,《十诫》、《主的祈祷》、《圣母赞歌》、《教理问答书》,心道这汤若望倒是会夹带私货,但转念一想,一个主意出现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