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对质
作者:闽南愚客   罚魏最新章节     
    按照许头的供述,他只是听从了牧曹的指令,在事发当天汇同另外几名牧曹相熟的外人,在牧场外的小坡处接应了三十九头官牛。过程中,他属实不知道有人趁机窃走了两头官牛,毕竟那天来领牛的屯营人数众多,官牛数也是最多的一天,自己顾前不顾后,疏于进行复核查证总数,以为官牛数和领取屯营数正好吻合了。

    前后消了大半个时辰的工夫,许头这边才算完事。

    长史淳于齐引大家来到正殿,校尉胡烈目下刚处理好其他公务,赶过来与大家会议。

    听完了淳于齐的汇报,大案后面的胡烈,不动声色,转而问向都尉。

    “孟孝兄,你意下如何?”胡潶虽然是胡烈属下,但论年纪要年长,胡烈自然客气相对。

    胡潶听完了许头所有供述,但心头仍觉得整件事不够完整,他一介武人,不是很能厘清个中的关系,一时间迟疑不决。

    “都尉,此事至少说明,事故出在了度支牧。”胡潶身后,周坦小声提示了道。

    “对,对,尽管官牛是如何失窃的,那许头并未说明过程,他本人也坚决否认参与了窃牛,但至少说明,牧曹在此案中有重大嫌疑。”胡潶勉强将口供上的一些总结复述了一遍。

    “文录,你觉得呢?”胡烈又看向李文录。

    “属下以为,许头之供词,只能证实牧曹曾带过外人来交接官牛,但交接过程中,官牛是不是有丢失,他自言并不清楚。换言之,现在也并不能排除官牛是在完成交接之后,引到牧场之时,再被陈班设计侵吞的。”李文录面无表情,针对性明显的说道。

    若是按照咬文爵字之法,许头为了自保,在供述时故意含糊其辞,确实不能实打实的完全证实牧曹伙同外人,趁交接之际做了手脚。

    一开始胡潶之所以难以回答,心中所厘不清楚的,其实就是如此。

    甚至,如果找到牧曹后,那牧曹坚不改口,谎称那些外人是相熟的牧人,请来帮忙查验交上来的官牛是否壮硕健康,再咬定说交接时没问题,到牧场后是被陈班伙同私下相熟的屯营,趁机侵吞了官牛。届时,此案一样说不清道不明。

    李文录的一番话,立刻让大殿上的气氛变得严肃了起来。

    无论是校尉胡烈、都尉胡潶还是邱建、程凯、徐罕,大家都听得出来,对方仍然还在怀疑是度支衙这边出了问题。

    胡潶多少有些不悦,不管怎么说,这李文录以前是在他麾下当差,能今时今日升调到校尉府,也是自己源于自己的举荐。今日案件都已有转机了,这厮竟还死盯一处破绽,欲置度支衙于困地!

    身为武人,最恨这种不仗义之徒。

    都尉都如此了,更遑论徐罕和杨司马。早几年二人与李文录同僚,就觉得这厮急功好利、野心颇大,今日倒真是应了早些年的预测,此子不近人情。

    “校尉、都尉,容禀。”

    就在这时,周坦躬身,向胡烈、胡潶二人请示发言。

    “周坦,你说。”胡烈许了。

    事实上,对于度支衙这次失了两头官牛,胡烈心中很是不悦,也因此,他一度对掌管官牛事务的周坦心有芥蒂,故而上次没有让周坦上殿。

    “谢校尉。”周坦上前一步,看了一眼李文录,“文录兄刚才所言,不排除任何嫌疑,其心思缜密、办案严谨,令在下十分佩服,也将是在下今后效学之典范。”

    李文录到现在仍是校尉府听任,周坦找不到合适的称谓,只当以年长前辈来称道。当然,他同时也是下意识恶心对方一把,几个月前,身为“小人”的自己,还是功曹前、功曹后的不吝奉承,转眼间,你我今日却已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个中膈应,可见一斑。

    李干只是冷笑了一声,当那句“文录兄”一出来,他就知道眼前这黄口小儿根本不是在奉承自己了。

    “但今日许头供述,已然给了本案极大的转折之处,窃以为,缜密严谨亦需有遵循常理的地方,否则,恐有吹毛求疵、析辩诡辞之疑,使本案落入诡衔窃辔之境。”周坦故作辩论之态,侃侃而谈。

    这些生僻成语,还是他前些日子苦学隶书时,从一些子集典故里复学了得到的,今日故意卖弄了一番,为的就是要让李文录吃窘。

    “你什么意思?什么叫某让此案陷入诡衔窃辔之境?”李干勃然大怒,他虽然不确定这个成语究竟是什么意思,但佯装遭到冒犯,总归没错。

    诡衔窃辔(guixianqiepei),意思是马吐出嚼子,咬断缰绳,比喻不受束缚。出自《庄子·马蹄》。周坦本意只是想说李干因为过于偏执,让本案主旨变得混乱了。

    当然,他考虑到胡潶以及其他吏掾不一定都知道这個成语,所以也没有过多解释。

    “文录兄稍安勿躁,此案至今日,已有许多变故。其一,案件关键,是陈元和与文录兄各执一词,而证明这一词的关键人物,度支牧牧曹,偏偏那么巧就失踪了。请问,是与不是。”周坦保持着风度,尽可能模仿出当年舌战群儒时的气概来。

    “牧曹告假还乡而已……”李干意图强词夺理。

    “文录兄,今日业已彻查,牧曹根本不在家中,其家人亦不知其告假,缘何还要再提此事作辩?”周坦丝毫不惧,直接打断了李干的话。

    李干吃瘪,恼怒不已,却也只能强忍。

    “其二,许头今日供述,牧曹既无事前请示又无事后报备,贸然在交接官牛时,带不相干的外人到场,此举之嫌疑,该如何解释?再问,牧曹此举之嫌疑,陈元和之嫌疑,孰重孰轻?孰大孰小?”周坦不卑不亢,甚至还带着几分激昂,向李干质问道。

    这番话不仅是在问李干,更是让在场的所有上官大人物们厘清逻辑。

    诚然,以“真相不清楚之前,不排除任何嫌疑”而言,李干坚持质疑陈班,无可厚非。但在今日对许头的审讯之中,许头唯一提供有价值的地方,就是那日牧曹带了外人来牧场参与交接。放着这么明显的嫌疑不去质问,偏偏还要揪着陈元和不放,其本质意图是如何,相信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