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南汉立国
作者:南无臭蛋   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纵享丝滑】

    岭南地区是唐朝失意政客的网红打卡圣地,很多着名文化大咖都被贬于此,有些会得以重启,回归中原,更多的则是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子孙也就定居于此。于是在唐末,岭南地区就出现了神奇的现象,那就是精神文明建设远超物质文明建设,这个地处偏远的蛮荒烟瘴不毛之地,居然成为了南中国的文化中心。

    从刘谦到刘隐,再到刘岩,父兄三人对这些读书人保持了最大程度的敬意,礼贤下士,网罗人才。也正是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下,刘岩终于在后梁朱友贞时期建国称帝,跻身“十国”朋友圈。

    与“十国”中其他僭越者的艰辛不同,刘岩的称帝之路非常顺利,国内几乎无人反对。不过刘岩仍然有两个顾虑,一个是赵光裔,一个是王定保。

    赵光裔,唐朝着名宰相赵隐次子,原本是作为后梁钦差大臣来任命刘隐为两军节度的,被刘氏兄弟热情挽留。刘岩拟定赵光裔为兵部尚书、宰相,赵光裔表面上答应,但内心比较挣扎,因为人家是根红苗正的官宦世家,在唐朝声名显赫,当然不愿侍奉伪政权,当什么山寨宰相。

    刘岩便派人模仿赵光裔的笔迹,写了一封家书,把他在洛阳的全家老都骗到了广州。

    史籍记载,赵光裔对此颇为“惊喜”,从此之后便死心塌地地辅佐刘岩,在南汉做了二十年的宰相,被誉为一代贤相。

    王定保,唐昭宗时进士及第,来到湖南找工作,没有受到马殷的重视,于是一路向南,来到了读书饶网红打卡地——岭南,果然受到了刘隐的重用,从此为刘隐出谋划策,成为其重要谋士之一。

    刘岩担心王定保不肯支持自己称帝僭越,于是提前打发他出访荆南,等他回来的时候,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刘岩派高级官员前往迎接,并“不经意”地向他透漏刘岩已经称帝建国的消息,试探王定保的态度。没想到王定保只了一句:“都称帝了,怎么城门上还挂着静海军节度使的牌匾?这不是让四邻笑话咱嘛!大大方方的。”

    刘岩听后,苦笑道:“我还一直防着他呢,原来他这么可爱。”

    915年,刘岩向后梁朝廷发难,两浙钱镠都封吴越国王了,怎么我才是一个南海郡王?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你让我好没面子哦,来,就给我封个“南越国王”吧。

    后梁断然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于是,刘岩就以此为由宣布脱离后梁,于917年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越”,建元“乾亨”,通告四邻。

    次年,又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相亲相爱一家人】

    哈布斯堡王朝有句着名的家族格言,“让别人去打仗吧,你,幸福的奥地利,结婚去吧”。

    南汉,堪称大陆删减版的哈布斯堡王朝。

    南汉有三个邻居,北面是湖南马殷,东北是淮南杨氏,东面是闽国王氏。其中,岭南与湖南存在严重的领土争端,双方多次爆发激烈冲突,南汉屡战屡败,被马殷打到怀疑人生。南楚的版图则一路向南扩张。

    刘岩扬长避短,他的长处不是打仗,而是结婚。于是,刘岩向马殷提出联姻请求,求娶马殷之女。

    当时,南楚的战略重心在北部,经营与川蜀、荆南、中原、淮南的关系,故而南楚三大重镇中的两个——潭州、朗州,均在南楚的偏北部,而只有桂州在南部,作为南楚的向南发展的桥头堡。桂州,也就是今的广西桂林,属于“两广地区”,当时是南楚的领土,可见南楚马殷对南汉的威胁了。

    马殷集团经过商讨之后,同意了刘岩的联姻请求,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刘岩称帝后,将马殷之女册封为皇后,以巩固两国同盟关系。

    刘岩称帝后,就将女儿清远公主嫁给了闽国的王延钧,与闽国的关系进一步升温。

    南汉的联姻已经走出国门,与中原人民的老朋友——南诏还有一腿。925年,南诏国主郑仁旻以朱鬃白马作为聘礼,向南汉提出和亲请求,刘岩把妹妹增城公主下嫁给他。

    不过这次跨国婚姻并没有为南汉带来实质性好处,因为仅仅3年后,郑仁旻就因服用长生不老药而去世,享年38岁,由其子郑隆亶即位,又过了2年,郑隆亶遇弑,长和国政权灭亡。

    刚一抄底,人家就退市了。增城公主嫁了个寂寞。

    南汉的北面是南楚,东北是淮南,东面是闽国,刘岩与其中两家联姻,而淮南与中原一直势不两立,是南汉的然盟友,刘岩积极向淮南示好,不断劝进,因而维持了睦邻友好关系。这就是刘岩敢于得罪中央朝廷的底气。

    对于刘岩称帝的僭越行为,后梁朝廷表示无法容忍,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于是诏令吴越国钱镠出兵讨伐。吴越国表示坚决拥护中央朝廷的主张,并对南汉表示强烈谴责和严正抗议,“下次不许这样了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岩在外交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让中原王朝鞭长莫及。

    不久之后,后唐灭梁。刘岩赶紧派使者去访问,以恭贺为名,试探后唐虚实。在国书中,刘岩的抬头是“大汉国主致书上大唐皇帝”。

    使者回来后,唐主“骄淫”,久必生乱,不足为惧。刘岩非常高兴,看来新生的后唐政权也奈何不了我,于是不再向后唐进贡。

    刘岩还派使者出访前蜀。前蜀与淮南一样,与中原水火不容,是南汉的然盟友,两国很快就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和贸易往来。

    【文化圣地】

    如前文所述,南汉汇集了大量失意政客和待业读书人,这些人基本都得到了重用:

    赵光裔,开国宰相。唐相赵隐之子,其兄赵光逢在后梁为宰相;

    李殷衡,开国宰相。他爷爷就是唐朝着名宰相李德裕,“牛李党争”职李党”领袖;

    倪曙,工部侍郎,4年后拜相。唐朝时两次进士及第,其中一次还是全国第五名,妥妥学霸,着名诗人;

    刘濬,宗正卿兼工部侍郎,宰相杨洞潜病逝后接替为宰相。他的父亲是唐朝宰相刘崇望;

    陈用拙,吏部郎症知制诰。唐昭宗朝进士及第,有诗集八卷传世,又精通音律,有音谱若干卷;

    王定保,宰相。唐昭宗朝进士及第,曾作《南宫七奇赋》,为当世一绝,着《摭言》十五卷,记载了唐朝贡举制度及社会轶闻,可惜已经失传;

    萧益,崇文使、起居舍人。唐僖宗朝宰相萧仿之孙……

    足够震撼,很难想象出这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割据政权的文官团。

    刘岩开国仅3年,宰相杨洞潜就提议设置学校、恢复科举,一切如唐朝故事。刘岩欣然同意,并点名杨洞潜同志牵头。当年,南汉就开科考试,选拔出十余名明经科进士。

    科举考试的恢复,使得南汉更加成为读书人心中的圣地,南海北的读书人大量涌入岭南,为南汉的建设添砖添瓦。

    杨洞潜还非常具有前瞻性地提出用文官治理地方而不是像唐朝那样使用武将。这与后来赵匡胤的改革如出一辙,却比赵匡胤领先了几十年。

    在刘岩之后,南汉连续出了三个昏主,然而国家并未陷入大乱,百姓勉强可以生活,这与刘岩“文人治州县”的改革密不可分。

    【表面荣光】

    刘岩非常重视经济发展,注重商贸合作,利用地理优势,把南汉打造成知名的奢侈品集散地。

    在其建国称帝的同时,立监铸钱,发行自己的货币——乾亨重宝。很多割据政权都颁行过自己的货币,但在开国之初,大多沿用前朝货币,一段时间后才会铸造自己的货币。立监铸钱,不仅仅是政治需要,更是金融需要。在僭伪圈里,刘岩的文治武功不算出众,但其商业头脑堪称傲视群雄。仅仅一年后,刘岩又铸造了铅钱,规定与铜钱的兑换比例是十比一。

    在贸易方面,南汉拥有南中国最大的商业港口——广州,因此对外贸易成就了南汉的繁华,“通珠贝之利”。珍珠、象牙、犀角、香料等海外进口货物不下几十种,全是高附加值的顶级奢侈品。

    刘岩在荆南设置了专门的贸易中转机构,还与川蜀地区保持了长期贸易往来。此前我们南楚在高郁的改革下,成为中国的商业中心,南楚只是局限于内贸,而南汉则几乎独霸外贸。

    在其他政权里,皇帝用来赏赐大臣的,不过是绢、帛、钱粮,充其量是黄金白银,亦或是玉带、鞍马等象征意义高于实际价值的东西,而在南汉,则是更加稀有的珍珠等物。例如920年,文德殿完工,着作郎陈光乂作赋献贺,刘岩“赐珠数斤”,珍珠不论颗,论斤给。

    刘岩发展贸易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满足他的个人享受,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不是“另一个原因”,而是“主要原因”。

    刘岩用大量的珍珠宝玉等装饰宫殿,极尽奢华。

    一般来,崇尚奢华的人也必定热衷于炫耀和攀比,借以掩盖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刘岩经常把远道而来的商人,尤其是中原来的商人,召进皇宫,让他们参观自己的玉堂珠殿,炫耀南汉的富饶,然后自己其实是古老而落寞的贵族,其实是以割据岭南为耻的,自己的志向是有朝一日回归故土,统一中原……还口口声声管中原子叫做“洛州刺史”。

    对于这段记载,有人想当然地认为是发生在刘岩晚年,他妄自尊大。实际上,刘岩从一开始就是这种状态,史书明确地将这句话记载在刘岩称帝之初,还特意强调是把“唐子”叫做洛州刺史,也就是李存勖、李嗣源之辈。有人依此把前半句的“耻王蛮土”翻译为不愿向沙陀人俯首称臣,才来到岭南,这是不妥的,刘岩的意思是以自己在蛮土称帝而感到惭愧。

    刘岩深谙一个道理:人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没了,钱还没有花完。于是在晚年时候更加奢靡,在内宫修建一座昭阳殿,花板用黄金,地板用白银,屋檐椽头皆用白金包裹装饰,殿下挖有水渠,渠底铺设珍珠,又用水晶和琥珀雕琢成太阳和月亮,各放置在东西两赌玉柱上,刘岩还亲自题写匾文。

    有诗为证:

    “玉堂珠殿势摩空,榜字新题墨彩融。

    偏是外庭夸丽藻,七奇献赋颂南宫。”

    又建一座南熏殿,二十四根柱子全是通透镂空的,兼做香炉,有气而无形。刘岩无比自豪地道:“隋炀帝一车一车地焚烧沉香,太lo了,粗俗!看我多高雅,神仙也不过如此嘛。即便我做不成尧舜禹汤文武,也不失为风流子!”

    有诗为证:

    “北望中原洛州,自夸子爱风流。

    日高香绕南熏殿,廿四仙人隐柱头。”

    又:

    “镂柱香藏廿四仙,南薰殿暖袅炉烟。

    尧乾汤湿浑间事,赢得风流一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