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3
作者:南无臭蛋   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我们再来看看发生在969年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的人物命运:

    1,王彦超

    据,王彦超的出身很悠久、很提神——“巢党”或者“草党”,他的父亲王重霸原是黄巢部将,在浙东战场被高骈手下悍将张璘击败,随即归降。

    王彦超年仅12岁就傍上了太子爷——李继岌,跟随李继岌参与了伐蜀战争,一举灭掉前蜀。可就在他们凯旋的时候,发生了“兴教门事变”,庄宗遇弑,明宗李嗣源即位,随后李继岌被逼自杀。于是,“太子党”死走逃亡,各奔前程。

    这里有个的争议,权威史书对“王重霸”没有系统性的梳理,只有零散的只言片语的记载,而且其中还有个的疑似笔误的出现,例如《旧五代史·王珙传》中记载“珙……代伯父重霸为陕州节度使”,前文“河中遗产案”中,王重荣死后,其兄王重盈之子王珙、王瑶与其养子王珂争夺河中,后来王珙、王瑶勾结关西集团,王珂则求援于李克用,将家族遗产争夺案发展成关西集团与河东集团的较量。在这个记载职重霸”显然是“重盈”的笔误。

    而高骈收服王重霸的时间是大唐广明元年,高骈一口气将黄巢势力压缩到两广、江西一带,本书开头已有详述。在那时,王重霸就已经是草军中的高级将领了,“贼帅”。按照《宋史》的记载,王重霸死于大宋乾德三年,距离他老人家降唐已经过去了整整85年,就算他15岁降唐,那死的时候也足有百岁高龄,而且一个15岁的少年就能在草军中成为统领数万饶“贼帅”,也似乎不太可能。

    另据《资治通鉴》和《新五代史》记载,韩令坤的父亲韩伦,因触犯法律而被世宗柴荣判处死刑,韩令坤泣请世宗,总算保住一命,后来经特赦还居洛阳,然后这位韩伦老同志就与几位老头厮混终日,在洛阳横行霸道、仗势欺人,被洛阳百姓合称为“十阿父”。

    “阿父”在当时的意思是干爹、老爹,翻译过来,就是“十位惹不起的你大爷”,这些大爷是韩令坤之父韩伦、柴荣之父柴守礼、宰相王溥之父、大将王晏之父、大将王彦超之父王重霸……

    这帮老头不务正业,恃势恣横。那是后周柴荣时期的事了,距离880年也有七十多年了,也就是,王重霸老爷子那时候至少90多岁了,都这把岁数了,还当老炮儿呢?

    总之,我个人认为王彦超的父亲王重霸应该是与草军降将王重霸重名而已,并非同一人。

    王彦超年纪轻轻就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太子爷的嫡系勋贵险些成琳系跪族。李继岌自杀后,王彦超躲进了凤翔境内的重云山上,遁入一家寺庙避风头。

    寺里的高僧观其良久,然后你有富贵相,岂能久居于此?随后就送给他一些路费,打发他去谋取富贵。也许老僧真的是能掐会算,也有可能是不想招惹事端,毕竟这是一位卷入政治斗争的通缉犯。

    王彦超从凤翔投奔到了陕州,当时坐镇陕州的正是石敬瑭,于是王彦超就成了石敬瑭的部下。石敬瑭与赵德钧、赵延寿争相卖国求援契丹时,王彦超负责护送桑维翰出使契丹,求援首功自然是桑维翰,王彦超也当然功不可没,所以在后晋时,王彦超就升为禁军高级将领——殿前散指挥都虞侯、领蒙州刺史。

    后汉时,王彦超又跟随郭威讨伐河中李守贞,成为了郭威的亲信,“从周祖入汴”,两朝开国元勋。郭威骗杀了徐州刘赟后,就任命王彦超坐镇徐州。

    柴荣即位后,加同平章事,先在“高平之战”中立功,又奉诏疏浚胡卢河、筑城李晏口,参与了“水长城”项目,又参与了“三征淮南”,所至皆立功。累功改京兆府尹、长安永兴军节度使,柴荣驾崩前改镇凤翔;柴宗训即位后,加检校太师、西部集团军副总司令。

    宋初,加兼中书令。

    王彦超与赵匡胤同样是铁哥们儿、旧相识。赵匡胤登基后,某日与群臣宴饮,席间,赵匡胤忽然醉醺醺地对王彦超道:“当初你在复州当大官,我屁都不是,前去投奔你,你却拒绝了我,现在,为啥?”

    王彦超在后晋时曾出任复州防御使,那时候的赵匡胤确实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微不足道的人物。

    听闻这话,王彦超吓得赶紧离席,降阶顿首,情商爆棚:“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郡者,盖使然尔。”

    于是,“帝大笑”。

    次日,王彦超仍要奉表待罪。赵匡胤遣使安抚,表示那只是酒桌上的玩笑,不要当真,还无不愧疚地对身边近侍喝酒误事,朕昨晚酒后失言,酒醒之后后悔了一整晚!此后,仍以王彦超为永兴军节度使,随后又改镇凤翔。

    开宝二年,“杯酒释兵权”2.0版中,王彦超非常识时务,带头表示要退居二线,然后就被授予“右金吾卫上将军判街仗事”,可以理解为城管大队长。

    之后,又被封为邠国公。

    通过对王彦超人生轨迹的简单梳理,不难看出他具有超高的情商。李继岌、石敬瑭、郭威、赵匡胤,在五代风云变幻之际,他总能博得大人物的好感,成为开国元勋,特别是“勺水岂能止神龙”的临场发挥,简直是职场情商的花板。

    在亲眼目睹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8年后,当赵匡胤又在酒桌上做出暗示时,高情商的王彦超立刻心领神会,第一个表示自己早就想退居二线、躺平享福了,获得了赵匡胤的高度赞扬。

    到了太平兴国七年,王彦超已经是69岁高龄。大智知止,王彦超当然知进退,再准确一点,是知退。他公开对外宣讲,70岁退休,是古之常理,自己马上就70了,也不能例外。

    次年,70岁的王彦超正式上表请求退休,连这个“金吾卫上将军”的养老闲职也不要了。朝廷高度赞扬了王彦超同志高风亮节的宝贵精神,批准了他的退休申请,并加太子太师,超额发放退休金,以示优待。

    退休之后的王彦超更加低调谨慎,非但没有花酒地享受生活,反而是把仆人、歌姬等尽数罢去,衣食住行等一切从简,崇尚简朴,平易近人,活脱邻居王大爷。

    雍熙三年,王彦超病逝,享年73岁。追赠尚书令。

    作为“杯酒释兵权”2.0版的最乖宝宝,王彦超得以善终,但他的子孙后代却远不如1.0版本中的后代们。

    对此,《宋史》无耻地给出了一个解释,王彦超在退休前,曾多次告诫诸子,自己戎马一生,杀人太多,自己能自然死亡已经是万幸,更不要奢求还会有什么阴功、阴德能庇佑后代了,你们一定要多多行善积德,才能安身立命!结果他的后代子孙真就没有显达之人。

    王彦超在京师有座豪华大别墅,配有园林、水池,在他死后十来年就被子孙们卖掉了。

    后来,王彦超的一个孙子王克从,在咸平元年进士登第,而官位却始终止于州县。

    王彦超家族的没落竟然要归罪于杀人太多……王彦超是职业军人,只要没有擅杀俘虏、屠杀平民等反人类、反社会的战争罪指控,合理地在战场上击杀敌人,难道也是过错?

    《宋史》的狡辩实在厚颜无耻,只是为了证明:我们开国太祖爷并不是过河拆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