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废太弟,立太子
作者:南无臭蛋   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废太弟,立太子】

    李璟破防了,思前想后,他决定向后周投降。

    如今,江北只剩庐、舒、蕲、黄四州还在南唐的控制之下,这是李璟最后的谈判筹码,如果等到江北全境沦陷,那么他将在谈判桌上陷入极大的被动。

    而自从斩杀了“主和派”的李德明之后,南唐朝中再也无人敢提割地议和。于是,割地卖国的骂名只能由李璟自求了。

    李璟当然不愿背负割地求和、降号称藩的骂名,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退位。把皇位传给皇长子李弘冀,让李弘冀去签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

    此前,南唐的皇储是李璟的弟弟——皇太弟李景遂。

    李景遂是徐知诰的第三子,颇富人望,是李璟继位的最大挑战者,然而李景遂性格淳厚,有雅士君子之风,深知废长立幼会给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创伤,于是坚决不肯继承徐知诰的皇位,成全了大哥李璟。

    李璟继位后,多次表示要让位给李景遂,李景遂固辞不受;后来,李璟下诏以李景遂为皇太弟,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将李景遂列为皇位的法定继承人。当然,这一切操作都要结合南唐特有的政治生态环境来审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不是李璟的本意,只是迫不得已。

    李景遂又固辞皇太弟,但李璟以诏书的形式下了死命令,李景遂实在没办法,只能改名“退身”,取意老子的“功成名遂,身退之”。

    自从当了“皇太弟”,李景遂变得更加低调内敛,息交绝游,不问政事,成为宫廷隐士,从不结交权贵、藩镇,而只与文人墨客交流诗词歌赋。其中,与谏议大夫张易最为相善。

    谏议大夫张易是朝廷为李景遂选置的东宫幕僚,某次,张易参与李景遂的私人宴会,发现李景遂捧着一只精美的玉杯,与宾客们传赏把玩,众人纷纷夸赞这是绝世珍宝。等传到张易手中时,张易忽然满面怒容,大声道:“殿下有重宝轻士之意吗?”完,就举起玉杯,狠狠摔在石柱上,把玉杯摔得粉碎。

    宾客们全都目瞪口呆,而李景遂竟然毫不生气,反而向张易赔礼道歉,日后也更加厚待张易。

    史籍记载此事,明面上是要表达张易的耿直刚烈和李景遂的虚怀纳谏、知错就改,实际上,这里面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李景遂处在一个极为尴尬位置上,他不得不表现得腐化堕落一些,历史上很多帝王在登基前都装疯卖傻、装傻充愣,以避免引起皇帝或觊觎皇位的饶猜忌,比如刘备在家里种菜以欺骗曹操的监视。所以李景遂未必真的“重宝轻士”,而通过张易摔玉杯,李景遂也感觉自己确实发现了真的宝贝,倘若自己有朝一日能当皇帝,此人必为宰相。

    看到张易如此刚正不阿,而李景遂又如此爱才,李璟果然动了心思,竟然点名指派张易泛海出使契丹。

    我们多次提到,当时从淮南泛海到契丹,死亡率大约是50%,即便安全抵达契丹,也会有被契丹扣留的风险。

    李景遂听后,立即给李璟写了亲笔信,大意是张易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怎能让他去做这九死一生的事呢?这事又不是非他不可,您换个人行吗?

    废话,不是九死一生,朕还不让他去呢。李璟回信,张易是个有造化的人,海龙王也伤害不了他。

    最终,张易还是被派往契丹。万幸的是,张易成功完成了外交任务,又平安返回淮南。之后,李璟又以张易确实是个人才为理由,将张易留在自己身边。

    李璟把张易留在身边,却并未委以重任,还把自己的亲信——“四凶五鬼”的陈觉、李征古安排在张易左右,名为在工作中帮扶,实则暗中监视。

    通过“张易使辽”事件,李景遂明白了,尽管李璟多次强烈表示要让位给自己,但这真的只是他对自己的试探,李璟从来没有想过要让位,还要千方百计地压制自己。

    李景遂于是多次上疏,表示自己才疏学浅,难堪大任,坚决辞去“皇太弟”。当柴荣耀兵于江北时,李景遂再次上疏陈情,如今国家有难,而我却无救国之策,又无尺寸之功,实在愧不敢当,而皇长子李弘冀同志是既是陛下的嫡长子,又立有军功,所以请允许我辞去皇太弟的封号,让李弘冀同志成为帝国的接班人,至于我嘛,求陛下将我外放为一方节度,足矣!

    这一次,李璟终于答应了,于是封李景遂为晋王、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并以皇四弟李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

    李景达以浙西正在作战、不宜易帅为由,坚决辞让,于是改任抚州大都督。

    一口气拔除两颗眼中钉。

    东宫一刻也没有被闲置,李璟马上立皇长子李弘冀为皇太子,参与政事决策。

    据记载,李弘冀为人尖酸刻薄、猜忌心重,当他迫不及待地搬入东宫,发现由于时间仓促,很多李景遂的幕僚侍从还没有来得及搬家,李弘冀当即把他们骂退,东宫所有侍卫仆从全部撤换成自己人。

    李景遂出镇洪州,李璟别有用心地为他安排了一个副手——以枢密副使李征古为洪州镇南军节度副使。很明显,李璟对李景遂自始至终都有着很深的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