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各方应对
作者:妙妙的铲屎官   宅男的大宋之旅最新章节     
    建康行府,御书房。

    相较于民间上元的喜乐,此时的宫中却有些压抑。

    河南巨大变故的奏报已经放在赵构的御案之上,南北通道也已经关闭。

    从十二月开始,无论是川陕,荆湖还是两淮,都没有百姓能够再南下。

    赵构面色冷峻,内心却已经翻江倒海,看了眼依旧悬挂在御书房的苦胆,理智告诉他,现在还不是时候,一定要忍住。

    “四位有何计议?”说完,便开始观察几人神态。

    赵鼎微眯着眼,老神在在。

    李光近日染了风寒,时不时的抬起袖子咳嗽几声。

    王庶面色刚毅,他是枢密副使,白野送来的奏报,他是第一个收到的。

    秦桧竭力维持着脸上的表情,不带任何情绪,自赵鼎复相以来,他在赵构面前便越来越小心谨慎,因为官家越来越深不可测。

    此时官家虽然什么也没说,但是有些铁青的面色却告诉他,官家心绪必然有所起伏。

    如今他在朝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弱,这也许就是个机会,秦桧一咬牙,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虏廷之中必然发生了变故,但是和议仍在,只要我朝给出诚意,虏廷定然也不至于翻脸,毕竟,两国交战,对谁都没有好处。

    臣当年流落北地,与现今的左副元帅完颜宗弼也有几面之缘,此人略通汉家文化,我朝应与之结交,宣以恩德,古人云,待人以德,人必德我。”

    不提完颜宗弼还好,这一提,赵构脸上渐渐浮上一丝不悦。

    李光轻哼一声,“枢相此言差矣,外夷者,类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不可以德服之。”

    王庶默默点头附和。

    赵构见赵鼎始终一言不发,遂开口问道,“赵卿以为该当如何应对?”

    赵鼎睁开眼,缓缓开口,“去岁秋收,各地收获颇丰,虏人数万大军进驻河南,这粮食又该从哪来呢?”

    王庶接口道,“河南满地疮痍,百废待兴,要想供养数万兵马,只能从河东,河北调粮。”

    赵鼎面露微笑,“那可是上千里啊,同样一件事,我朝只要花一石的粮食,而虏人却要花费十石,况且虏廷不善攻城,但凡虏人有所动作,大可将百姓迁入城中,坚壁清野,时日一长,虏人必然不战自溃。”

    秦桧瞪大双眼,这还是他认识的赵鼎么?

    坚壁清野,若是从李纲,张浚口中说出来,他都不会意外,甚至李光,王庶也能说,唯独不可能从他赵鼎口中说出。

    这可不仅仅只是将百姓迁入城中这么简单,还有收拢物资,拆毁房屋,烧毁农田,砍伐树木等等。

    李光笑容轻松,“赵相,收一收,你如今这副嘴脸可有些市井了啊。”

    赵鼎有些滑稽的摸摸脸,“哦?是嘛,这么明显?”

    王庶也是摇头浅笑。

    现在的朝廷虽说并不富裕,没有多少积蓄,但是得看怎么比。

    只要不发生全国性的天灾,朝廷想要做任何事都不需要再束手束脚。

    打个比方,将一个国家的财政比作一个人的收入,养军的费用便是房贷,俸禄啊,军械,开发等等支出便是吃喝拉撒,都是必要支出。

    一个人月薪一万,房贷去了六千多,再加上衣食住行,这还没算平时可能的头疼脑热,你想再让他背车贷,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车贷便是北伐,属于额外支出,在外人看来,你月薪都一万了,现在车又便宜,月供才两三千,不是很轻松么,这就是典型的抛开事实不谈。

    绍兴十一年之前的赵构想买车么,自然是想的,架不住没钱啊,于是隔三差五的花上几百块租几天过过瘾。

    如今可不一样了,涨工资了啊,还是翻倍,不仅能够买车,还能挑品牌,唯一的问题就是买辆代步车呢还是豪华品牌,区别也只是多攒几个月的首付而已。

    赵构也被感染,目光炯炯,“朕七岁习武,不到弱冠之年便拽得硬弓,使得长枪,若是临阵,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不敢说是探囊取物,却也不无可能,要战便战。

    赵卿素来周全,剩下的,便交由赵卿全权处置。”

    赵鼎拱手。

    一众宰执出了御书房,秦桧越加觉得形势紧迫。

    一道道军令绕过枢密院,直接从政事堂递交到各路大将手里。

    军人对战争的气息最为敏锐,尤其是频繁变动的河南,在扑朔迷离的绍兴九年初,岳飞和刘锜,这两位久经战阵的大将,出于本能,都预感到了事态的严峻。

    当接到政事堂的军令之时,更是证实了各自心中的猜测。

    岳飞当即下令,辖区各州县加强戒备,巩固城防工事,行营后护军取消一切休沐,每天上午操练,下午歇息,既养精蓄锐,又不废弛军备,不得批准,不得离开军营。

    军帐之中,岳云有些好奇,“这军令怎会是从政事堂而来?”

    张宪无所谓道,“管他呢,现今的问题是,颍昌府进驻的这一万虏人精骑,若是南下,三五日便能越过汝州抵达邓州,进而威胁襄阳,我们应该早做准备。”

    牛皋应和道,“张太尉说的是,依目前的局势,自家们应该移军德安,以备不时之需。”

    行营后护军目前只有胜捷军和左军驻扎在均州至信阳一带。

    胜捷军六千余人,左军九千人,两军加起来只有一万五千人。

    仅靠这一万五千人防守数百城池关隘,显然是不够的。

    董先冲岳飞请战道,“踏白军行动迅速,可率先移屯。”

    踏白军七千余人,全是骑兵,董先为踏白军统制。

    王贵为提举一行事务兼任前军统制,此时缓缓开口道,“既是以备缓急,就应该选调精锐,除踏白军外,前军也可移屯德安,甚至信阳。”

    前军足有万人,虽是步兵,却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虽然靠前,可依托城池,足以固若金汤。

    张宪赞成道,“既如此,中军也可移至德安。”

    中军同样是一万老兵,德安囤积着大量的粮草,可作为北上支援的大本营。

    众将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半天,岳飞始终一言不发。

    “自家以为,今岁不会有战事。”岳飞终于开口,他获得的情报更多,其中还有白野的布置和分析作为参考,“虏人想要开战,起码要等到明年三四月。”

    众将士面露不解之色。

    岳飞解释道,“虏人擅长野战,靠的是三大利器,一为战马,二为弓箭,三为重铠。

    如今天寒地冻,野战就必须着冬衣,冬装外再挂重铠,行动会非常不方便,况且冬装也会增加马匹负重,金兀术征战多年,绝对不会选择一个不利的时间开战。

    还有,如今宋金仍在议和,即便要战,也需要时间筹措,故而极大的可能会是明年,当然,自家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众将士齐声应诺。

    待众人走后,岳飞面上罕见的露出愁容,虏人南侵,有三条道,一是川口,二是襄汉,三是淮西。

    而且,岳飞料定虏人必定会先犯淮西。

    淮西地势平坦,利于马军奔驰作战,与此同时,淮西的驻军也最少。

    与岳飞有着同样担忧的刘锜也做出了他的布置。

    命后军统制许清,率领本部3000八字军,火速赶往颍州。

    要知道,如今的八字军拢共只剩下不到一万,这一下就派出了三分之一,不可谓不重视。

    有了这3000精锐,再加上顺昌的三千后护军,两千龙卫军,两万厢军,依托城池,应该足以撑到自家援军。

    并且,两位大将都默契的上报政事堂,而不是总领军事的枢密院。

    大战进入真正的倒计时。

    (本章完)